對于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來說,如果要進行民事活動,是需要有監護人的,如果要進行訴訟活動,是沒有獨立的訴訟行為能力的,是需要由法定代理人進行訴訟。那么,法定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的區別是在對被監護人的行為能力的管轄范圍。下面,律霸小編詳細為您介紹具體內容。
監護制度和法定代理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但是監護不完全等同于法定代理,監護人也不等同于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主要是從參加民事活動、實現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方面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提供法律保護。無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活動由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活動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進行,這樣就能夠使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通過法定代理人的代理,充分、及時、有效地參加各種民事活動,滿足其生活、學習、工作各方面的需要。
監護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的職責如下:
(1)擔任被監護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2)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3)承擔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其民事責任,賠償金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出,不足部分由監護人承擔。
(4)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人民法院可根據有關人員或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監護資格。
監護制度涉及到人身、財產兩大基本方面,因而會對被監護人進行全方位的保護。既涉及到法律行為,也包括一般生活行為;既涉及到財產權益的保護,也包括人身權利的保護;既涉及到權利的設定與行使,也包括義務的履行與責任的承擔。
小編為您整理,總之一句話,監護是一種全面、連續、綜合法律保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護制度,而法定代理則主要是在限制民事主體在參與民事活動的監管而設立的法律制度,因此法定代理人制度是完全的包含在監護制度之中。簡而言之,法定代理人需要履行的職責應該是完全包括在監護人所需履行的職責之中。
?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什么人可以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協議可以寫幾個人名字
2021-02-17撤銷民政機關婚姻登記行為之后婚姻自始無效嗎
2021-01-04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設執行董事嗎
2020-12-28商標侵權是否構成反不正當
2020-11-12車禍精神損害賠償的索賠如何確定
2020-11-21解除合同催告合理期限
2021-02-09毆打他人怎么處罰
2021-02-25交通事故的法醫鑒定
2020-11-25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勞務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9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設立合資保險公司的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08保險法修訂免責條款的方法有哪些
2021-03-10是不是買了“全險”就不會被拒賠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