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來說,如果要進行民事活動,是需要有監護人的,如果要進行訴訟活動,是沒有獨立的訴訟行為能力的,是需要由法定代理人進行訴訟。那么,法定監護人與法定代理人的區別是在對被監護人的行為能力的管轄范圍。下面,律霸小編詳細為您介紹具體內容。
監護制度和法定代理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但是監護不完全等同于法定代理,監護人也不等同于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主要是從參加民事活動、實現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方面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提供法律保護。無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活動由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活動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進行,這樣就能夠使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通過法定代理人的代理,充分、及時、有效地參加各種民事活動,滿足其生活、學習、工作各方面的需要。
監護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的職責如下:
(1)擔任被監護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2)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3)承擔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其民事責任,賠償金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出,不足部分由監護人承擔。
(4)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人民法院可根據有關人員或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監護資格。
監護制度涉及到人身、財產兩大基本方面,因而會對被監護人進行全方位的保護。既涉及到法律行為,也包括一般生活行為;既涉及到財產權益的保護,也包括人身權利的保護;既涉及到權利的設定與行使,也包括義務的履行與責任的承擔。
小編為您整理,總之一句話,監護是一種全面、連續、綜合法律保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護制度,而法定代理則主要是在限制民事主體在參與民事活動的監管而設立的法律制度,因此法定代理人制度是完全的包含在監護制度之中。簡而言之,法定代理人需要履行的職責應該是完全包括在監護人所需履行的職責之中。
?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什么人可以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沒有約定付款日期怎么辦
2021-01-18定額發票能報銷嗎
2021-03-09重婚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1-02-01法院能強制執行贍養費嗎
2021-01-09妻子起訴要回購房款
2021-03-19合同上是否要約定購買五險一金
2020-11-21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員工勞動關系轉移有補償金嗎
2021-01-14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天津航空飛機延誤賠償
2021-02-03保證續保條款是什么
2021-02-09應怎樣避免保險過期不賠
2020-11-14投保意外險必須注意什么
2021-03-11買車險小心免賠保險條款
2020-12-02保險理賠程序常識
2021-02-11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律師操作保險業務過程中法律適用的疑難問題
2020-12-05對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有哪些規定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