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成年人來講,由于其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因此有必要為其設定監護人,來監督、管理、約束其行為。而法律規定的監護人當中分為了法定監護人和制定監護人,我們知道未成年人的父母為法定監護人,那么爺爺屬于法定監護人嗎?律霸小編為您解答。
一、爺爺屬于法定監護人嗎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法定的監護人,爺爺奶奶不是法定的監護人。
除非未成年人的父母都死亡或者無法查找到下落的,可以由爺爺奶奶作為監護人。
《民法通則》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 兄、姐;
(三)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學校能成為未成年監護人嗎
在法律上,學校成為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是有很嚴格的前提的,在一般情況下,學校是不能承擔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的職責的。當然,在保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各種學校傷害事故的發生這個問題上,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和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
但如果有了不幸事故的發生,就應該依據法律上的“過錯原則”,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有過錯的就應該賠償,沒有過錯的就不予賠償。“有無過錯”這條原則,是確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條件。不應該把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認為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法律允許監護人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托給他人。委托監護是監護人與受委托人之間關于受托人為委托人履行監護職責,處理監護事務的協議,因而實質上是一種合同關系。
然而學校與父母之間既不存在這種合同關系也未以任何形式默許這種委托關系,況且,對公立學校而言,學生的入學行為和學校的招生行為都受到行政法規或政策的約束,自由選擇達成意思一致的可能受到限制,不具備構成合同關系的條件。
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對于未成年人來講,其父母才是法定的監護人。一般要是未成年人的父母健在,并且具有監護能力的話,則通常由父母行使監護權。而爺爺并不是法定的監護人。律霸小編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如何確定法定監護人
法定監護人順序是怎樣的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經股東會決議能否變更法人
2020-12-13男方不給撫養費要坐牢嗎
2021-01-19解除合同需要給對方合理期限嗎
2021-01-01啥時候能放棄遺產繼承權
2021-03-14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頂樓人家漏雨樓頂維修費誰出
2020-12-12什么情況下房屋能夠回購
2021-02-20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訂立勞動合同有哪些程序
2020-12-17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人壽保險的類型具體有哪些
2020-12-25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超過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應不應該理賠
2020-12-25航空公司騙旅客下機改簽延誤應如何理賠
2021-01-24保險人如何計算保險額
2021-02-20保險合同有哪些基本分類
2020-11-22非運營車輛拉貨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4投保人豁免險是什么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