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程序的一般性規定
1.原告主體不適格,即原告與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原告起訴時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九條:“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足以使被告與他人相區別的,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起訴狀列寫被告信息不足以認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補正。原告補正后仍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3.對本院沒有管轄權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后,原告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四條第(四)項:“(四)對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一條:“對本院沒有管轄權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發現本院沒有管轄權的,應當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4.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人民法院不應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第十一條規定,下列二類行政協議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人民法院不應再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1)政府特許經營協議;
(2)土地、房屋等征收征用補償協議;
另,2015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2015年度十大經濟行政典型案例。(網址:“萍鄉市亞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訴萍鄉市國土資源局行政協議案”,將以往法院一直作為民事案件受理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納入行政訴訟的范圍,該案例最高人民法院作為2015年度十大經濟行政典型案例予以頒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高人民法院在新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施行后的傾向性觀點。
5.重復起訴不予受理(一事不再理)——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訴,構成重復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五)項:“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準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七條:“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一)后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二)后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三)后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后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6.原審原告在第二審程序中撤回起訴后重復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八條:“在第二審程序中,原審原告申請撤回起訴,經其他當事人同意,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準許撤訴的,應當一并裁定撤銷一審裁判。原審原告在第二審程序中撤回起訴后重復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7.一審原告在再審審理程序中撤回起訴后重復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一十條:“一審原告在再審審理程序中申請撤回起訴,經其他當事人同意,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裁定準許撤訴的,應當一并撤銷原判決。一審原告在再審審理程序中撤回起訴后重復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8.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三條:“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于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
9.第三人撤銷之訴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處理的案件;(二)婚姻無效、撤銷或者解除婚姻關系等判決、裁定、調解書中涉及身份關系的內容;(三)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對代表人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四)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受害人對公益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公益訴訟中受害人可以提起私益訴訟,但公益訴訟涉及到公益,不可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九十七條:“對下列情形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處理的案件;(二)婚姻無效、撤銷或者解除婚姻關系等判決、裁定、調解書中涉及身份關系的內容;(三)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對代表人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四)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受害人對公益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公益訴訟中受害人可以提起私益訴訟,但公益訴訟涉及到公益,不可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10.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一)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圍的;(二)不屬于收到申請的人民法院管轄的;(三)申請確認婚姻關系、親子關系、收養關系等身份關系無效、有效或者解除的;(四)涉及適用其他特別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審理的;(五)調解協議內容涉及物權、知識產權確權的。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五十七條:“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一)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圍的;(二)不屬于收到申請的人民法院管轄的;(三)申請確認婚姻關系、親子關系、收養關系等身份關系無效、有效或者解除的;(四)涉及適用其他特別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審理的;(五)調解協議內容涉及物權、知識產權確權的。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后,發現有上述不予受理情形的,應當裁定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11.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人民法院確認調解協議有效后,當事人一方不履行的,對方的救濟方式是申請強制執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后,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通過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觀點: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后,當事人就應當全部履行調解協議,否則對方當事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也不存在重新起訴問題。對于不予確認的決定,當事人可以再次通過調解、訴訟等途徑解決糾紛,其訴訟權利行使沒有受到阻礙。
——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修改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284?285頁。
12.當事人在執行程序中簽署和解協議,當事人一方不履行時,對方的救濟方式是恢復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當事人以執行和解協議產生新的合同權利義務為理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將執行和解協議作為案件定案依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第二款:“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六十七條:“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執行中雙方自愿達成的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執行,但和解協議已履行的部分應當扣除。和解協議已經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復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觀點:見《當事人以執行和解協議產生新的合同權利義務為理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將執行和解協議作為案件定案依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作者:王友祥、仲偉珩,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載于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2年第1輯(總第49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14—118頁。
13.執行拍賣是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財產采取的一種執行措施和處分執行行為,執行拍賣所引致的糾紛均不具有民事可訴性。
適用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觀點:就我國目前司法實踐來看,普遍認為執行拍賣為法院的司法處分行為,是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財產采取的一種執行措施和處分執行行為。基于執行拍賣具有公法性質,執行拍賣合同不具有可訴性。針對執行拍賣中的糾紛,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應當通過執行監督方式解決。
——見《關于執行拍賣合同是否具有民事可訴性問題的研究意見》,載于江必新主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編著:《司法研究與指導》2013年第1輯(總第3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158頁。
(2)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觀點:執行程序中的強制拍賣,本質上如同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是法院的一種執行行為。強制拍賣中,拍賣人實際處于協助法院進行強制執行的輔助人地位,法院應對拍賣活動的相應法律后果負責。當事人認為法院對拍賣活動監督不力的,應由法院通過執行監督程序予以糾正,而不能由被執行人通過對拍賣人等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
——見《執行拍賣不具有民事可訴性——從石家莊開發區煙酒總公司與河北東方拍賣有限公司、藁城市順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拍賣合同糾紛申請再審案出發》(作者:張國明,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載于《立案工作指導》2008年第4輯(總第19輯)。
(3)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觀點:執行程序中的強制拍賣不同于普通民事拍賣,性質上屬于公法拍賣。強制拍賣的公法性特點決定了認定拍賣無效的權力主休只能是原執行法院及上級法院,由他們通過執行監督程序或執行異議程序認定。系因強制拍賣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不平等性,決定了強制拍賣無效不能成為普通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圍。
——見《河北峰峰礦區法院與遼寧營口中院執行中煤沈陽公司爭議協調案》(作者:范向陽,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載于《執行工作指導》2008年第2輯(總第26輯)。
二、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排除法院主管。
14.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條款或者仲裁協議不成立、無效、失效、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二)項:“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五條:“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當事人在書面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在發生糾紛后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其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但仲裁條款或者仲裁協議不成立、無效、失效、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仲裁法》第五條:“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15.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提交仲裁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仲裁法》第二十六條:“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提交仲裁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未對人民法院受理該案提出異議的,視為放棄仲裁協議,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六條:“在人民法院首次開庭前,被告以有書面仲裁協議為由對受理民事案件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一)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已經確認仲裁協議有效的;(二)當事人沒有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的;(三)仲裁協議符合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且不具有仲裁法第十七條規定情形的。”
16.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仲裁法》第九條:“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到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17.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后,當事人對該裁定提出執行異議或者復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七十八條:“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后,當事人對該裁定提出執行異議或者復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當事人可以就該民事糾紛重新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二)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第三款:“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18.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當事人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沒有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仲裁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第一款:“依照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當事人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沒有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仲裁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9.仲裁機構對仲裁協議的效力作出決定后,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或者申請撤銷仲裁機構的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第二款:“仲裁機構對仲裁協議的效力作出決定后,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或者申請撤銷仲裁機構的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勞動爭議案件采用“一裁兩審”制,仲裁是強制前置程序,未經仲裁的,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20.對于勞動爭議案件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處理的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應先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未經過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當事人對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的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所作的人事爭議仲裁裁決不服,自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五十條:“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十二條:“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逾期未作出受理決定或仲裁裁決,當事人直接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但申請仲裁的案件存在下列事由的除外:(一)移送管轄的;(二)正在送達或送達延誤的;(三)等待另案訴訟結果、評殘結論的;(四)正在等待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開庭的;(五)啟動鑒定程序或者委托其他部門調查取證的;(六)其他正當事由。”
21.起訴人請求撤銷勞動仲裁部門的不予受理通知書,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五十條:“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22.仲裁委員會作出按申請人撤回仲裁申請處理的仲裁決定,視為未經過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程序,申請人應向仲裁委員會重新申請仲裁裁決,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五十條:“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23.勞動爭議糾紛,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后,起訴人收到通知書后,沒有在規定的十五日內起訴,超過起訴期限才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五十條:“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24.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申請仲裁的主體不適格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經審查,確屬主體不適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申請仲裁的主體不適格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經審查,確屬主體不適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
25.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事項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圍,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事項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圍,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
26.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反悔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十一條:“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反悔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27.勞動者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中級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十五條:“勞動者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中級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被人民法院駁回起訴或者勞動者撤訴的,用人單位可以自收到裁定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四、刑民交叉時,民事案件應先不予受理的情形
28.在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裁定駁回起訴。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29.正在處理的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涉及民事案件的,同一事實下,刑事案件應當優先于民事案件,民事案件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發布日期:2014年3月25日)
七、關于涉及民事案件的處理問題
對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正在偵查、起訴、審理的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就同一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申請執行涉案財物的,人民法院應當不予受理,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
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或者執行過程中,發現有非法集資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或者中止執行,并及時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偵查、起訴、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中,發現與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的民事案件屬同一事實,或者被申請執行的財物屬于涉案財物的,應當及時通報相關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確屬涉嫌犯罪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30.根據刑法第六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百三十九條的規定,被告人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被害人的物質損失當在刑事訴訟中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返還被非法占有、處置的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九條:“被告人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追繳、退賠的情況,可以作為量刑情節考慮。”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法第六十四條有關問題的批復》(法[2013]229號2013年10月21日)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于刑法第六十四條法律適用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根據刑法第六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百三十九條的規定,被告人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據此,追繳或者責令退賠的具體內容,應當在判決主文中寫明;其中,判決前已經發還被害人的財產,應當注明。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返還被非法占有、處置的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五、民事訴訟證據因自身的證據屬性不具有民事可訴性
31.當事人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所作的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有異議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醫療事故爭議案件人民法院應否受理的復函》[法(行)函[1989]63號1989-10-10]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川法研23號的請示經研究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答復如下: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所作的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系衛生行政部門認定和處理醫療事故的依據。病員及其親屬如果對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有異議,可以向上一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重新鑒定,如因對鑒定結論有異議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當事人對衛生行政機關做出的醫療事故處理決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僅要求醫療單位賠償經濟損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的規定,按民事案件立案受理。
32.人民法院委托鑒定機構作出的司法鑒定意見,不具有民事可訴性,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而直接起訴鑒定機構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適用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裁判觀點:人民法院委托鑒定機構作出的司法鑒定意見,僅是訴訟證據之一,其不具有可訴性。當事人對鑒定意見存在異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鑒定意見無效的,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訴訟受案范圍,應當依法裁定駁回起訴。
——自貢市自流井區國有資產經營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訴四川廉正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案。載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3年第2期(總第196期)。
注:同理,作為訴訟證據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火災原因認定書》等,同樣不具有民事可訴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17私營企業是一般納稅人嗎
2021-02-21商標權是否應做攤銷
2020-11-11法院什么情況下駁回原告的起訴
2021-01-05房產證有時效嗎
2021-01-12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保險單何時開始生效
2021-03-03企業投保企業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人身意外保險購買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保險公司定損太低,該怎么辦
2020-12-06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2就《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問答涉及哪些法律規定
2020-11-22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該賠償嗎?
2020-12-30正確理解保險經紀、保險代理
2020-12-22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有效嗎
2021-01-01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及糾紛有哪些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