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法律規定怎樣喪失繼承權?
根據《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三)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四)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
(五)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繼承人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行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后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受遺贈人有本條第一款規定行為的,喪失受遺贈權。
二、有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10、11、12、13、14條之規定,對應解釋如下:
1.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不論是既遂還是未遂,均應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2.繼承人有繼承法第七條第(一)項或第(二)項所列之行為,而被繼承人以遺囑將遺產指定由該繼承人繼承的,可確認遺囑無效,并按繼承法第七條的規定處理;
3.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是否嚴重,可以從實施虐待行為的時間、手段、后果和社會影響等方面認定。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不論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均可確認其喪失繼承權。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或者遺棄被繼承人的,如以后確有悔改表現,而且被虐待人、被遺棄人生前又表示寬恕,可不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4.繼承人偽造、篡改或銷毀遺囑,侵害了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難的,應認定其行為情節嚴重。
繼承人的繼承權應當在繼承行為發生之前進行認定,但在司法實踐中,也存在上述導致繼承權喪失的情況,一般表現在法定繼承的處理上,對于繼承人存在違法行為的,或者導致了嚴重的傷害后果的,還需要追究相關刑事責任。
父母遺產繼承權的喪失
法定繼承權的喪失情形有幾種
繼承權喪失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東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10老字號受法律保護嗎
2020-12-10交通違章處理流程
2021-02-01同時有兩個違法主體如何處罰
2021-01-18省高院有死刑復核權嗎
2021-03-22夫妻婚內借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2本案婚姻關系是否有效
2020-11-24訴訟離婚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1-03-14拖欠物業費多少會被起訴
2021-02-18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八級傷殘是什么待遇
2020-12-07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勞動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2021-01-05公司裁員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怎么賠償
2021-02-22北京市是經濟性裁員標準
2021-01-17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按哪一種方式處理違反免責條款的當事人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