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員工和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雙方正式確立的雇傭與被雇傭的勞動關心,但是還會因為很多原因導致勞動合同的無法繼續執行,如果是由于勞動者的原因導致勞動合同無法正常履行的話,企業是不需要支付給勞動者賠償金的,但是如果是企業強行解除了勞動合同的話,是需要進行賠償的,那么,強制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額該如何的計算?
按照《勞動法》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相關規定,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應根據違反或解除合同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標準的補償。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對不同的補償標準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它對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規定了四種標準補償:
(1)違反《勞動法》和合同約定,克扣拖欠工資,拒不支付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支付低于當地工資標準的工資報酬的,用人單位應加發工資報酬和低于部分25%的經濟補償金。
(2)對因勞動者患病、非工負傷或不能勝任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對患重病和絕癥者,用人單位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50%,患病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100%。
(3)對“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換工作崗位后仍不能勝任,由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12個月”。
(4)對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此種情況的經濟補償金支付沒有12個月的限制。
以上就是“強制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額該如何的計算?”的具體回答,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相關的問題,建議可以按照以上的規定向用人單位索要賠償,如果用人單位拒絕賠償的話,員工可以去勞動仲裁機關進行申述,或者是聘請律師介入處理,合法維護自身的權益不受侵犯。
不簽勞動合同怎么賠償
單位不簽勞動合同的后果是什么
勞動合同都應該蓋什么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告行政機關時行政機關來取證不給要承擔責任嗎
2021-03-10律師介入政府征收補償工作的重要意義
2020-12-15主板上市條件是什么法律規定
2020-11-25少數民族結婚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汽車追尾事故如何處理
2020-12-26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借貸糾紛夫妻是否共同賠償
2020-11-15不贍養老人有繼承撫恤金權嗎
2021-02-15合同到期解除協議書還有效嗎
2021-02-19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哪些情形可以變更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3-10勞動合同變更書需要兩份嗎
2021-01-21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