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性質分類。
根據觸電電壓等級的不同,觸電案件應分為兩類:
一類為高壓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其適用范圍是大于等于1000伏的觸電賠償案件,它是從事對周圍環境具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時,作業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它是一種嚴格責任或者叫無過錯責任,即不論加害人主觀上有無過錯,只要發生了損害事實,作業人均要承擔責任。
另一類為低壓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是指因非高壓電引起的事故,其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原則,即有過錯承擔責任,無過錯不承擔責任。受害人要獲得賠償,必須證明致害人有過錯或者法律推定致害人有過錯。受害人有過錯的,應承擔相應責任。如果被告人證明自己無過錯即可免責。
在現時案件當中,首先就應弄清楚觸電的設備屬于高壓范圍還是低壓范圍,然后根據高低壓等級的不同適用不同的法律。
2、電力管理部門及電力企業的訴訟主體資格問題。
在我單位所涉及的觸點損害賠償案件中,很多原告方包括原告方的代理律師都會經常將電力管理部門與供電企業劃上等號,這是明顯與法律規定相違背的。《電力法》第六條規定:“國務院電力管理部門負責全國電力事業的監督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電力事業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的電力管理部門,負責電力事業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電力事業的監督管理。”由此可見,電力管理部門并不是電力企業,電力企業沒有行政職能,只是普通的民事主體。因此,在人身觸電案件中,如果受害人對事故發生的電力監督管理有異議時,應該提起行政訴訟,而非在民事訴訟當中提起,更不能在民事訴訟中,將應由電力管理部門承擔的監督管理責任歸責到供電企業的身上去。例如:在我單位的觸電案件中,原告方認為高壓線電力設施保護區應設立警示標志,未設立警示標志,供電企業就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電力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電力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電力設施保護的規定,對電力設施保護區設立標志。”因此,在具體的觸電案件訴訟中,首先應明確是行政職責還是民事義務,然后才能確定具體的訴訟主體。
3、關于電力設施產權人的認定。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先了解一下電的特殊性質及其交易方式。電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需依靠電力設施加以輸送,而電力設施一般由發電、輸電、供電和用電設施四部分組成。根據民法理論,物的交易前提在于物的所有權,而所有權轉移的標志一般為物的交付,而電能又是怎樣交付的呢,實踐中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法就是區分產權的分界點。我們只能這樣認定,電能在誰的設施上所有權就歸誰,電流一過了你的線路產權分界點,即視為交付。同時,為了確定交付的數量,又需在交付的點上安裝一個計量裝置以方便管理和使用。這樣,在誰的產權設施上發生了電力事故,一般情況下誰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供電營業規則》第五十一條規定: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歸屬于誰,誰就承擔其擁有的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但產權所有者不承擔受害者因違反安全或其它規章制度,擅自進入供電設施非安全區域內而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以及在委托維護的供電設施上,因代理方維護不當所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這就是以產權進行歸責。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也規定:電力設施產權人應依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可見,電力設施的產權是確認責任承擔的重要依據。產權分界點是劃清責任的關鍵點。而對電力設施的產權認定,則是審判實踐中的一個難點。筆者認為,對電力設施產權的認定,應依照下列原則:
第一,根據當事人的協議。在有些情況下,供電企業和用電單位訂立《供用電合同》,明確規定某一處T節點處為產權分界點,產權分界點電源側由供電企業負責運行維護管理,負荷側由用電方負責運行維護管理,法院在審判中則可以根據此供用電合同,確定事故電力設施產權人,承擔相應責任。有些情況下,供電企業和用電單位僅在協議中規定,某電力設施由某用電單位管理使用,沒有明確規定產權人為誰,在這種情況下,可推定管理使用電力設施的用電單位為責任人,承擔相應責任,因為這種推定是根據責任利益相一致的原則而進行的。
第二,如沒有協議,應根據下列標準劃分產權分界點。
低壓用戶,以用戶接戶線的最后支持物為分界點,最后支持物屬供電企業,如用戶的電表箱,電表箱中導出的線,屬于用戶所有,而導入的線和電表箱則屬于供電企業。
10千伏及以下用戶,以用戶廠界外或配電室前的第一斷路器或配電室進線套管為分界點。第一斷路器或進線套管的維護管理責任由雙方協商確定。
35千伏及以上高壓用戶,以用戶廠界外或用戶變電所外第一基桿為分界點,第一基桿屬供電企業。
采用電纜線路供電的用戶,以供電點或受電點的電纜接線頭為分界點。
供電線路產權屬于用戶的,以公用供電線路上的分支點或公用變電所外第一基桿的分界點,第一基電桿的維護管理責任由雙方協商確定。
4、關于觸電案件的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就是造成他人損害時,根據何種標準確定行為人的民事責任,它分為過錯原則,無過錯原則,公平原則三類。在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根據案件性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歸責原則。
在低壓觸電案件中,適用過錯歸責原則,即根據各方當事人在事故中所存在的過錯程度進行劃分責任。受害人要獲得賠償,必須證明致害人有過錯或者法律推定致害人有過錯。受害人有過錯的,也應承擔相應責任。如果被告人證明自己無過錯即可免責。
在高壓觸電案件中,適用嚴格責任或者叫無過錯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員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他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條規定,被普遍認為是無過錯責任原則的規定。所謂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損害發生以后,既不考慮加害人的過失,也不考慮受害人的過失的一種責任構成,即只要自己的行為造成損害,就應承擔責任。它是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為衡平大企業和社會弱者的利益關系而發展而來的一項歸責原則,只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時才適用該原則。為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因高壓造成人身損害的案件,由電力設施產權人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可見,電力設施產權人就是無過錯責任主體。在嚴格責任條件下,加害人要想免責,除了不可抗力外,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損害后果是由受害人自己的故意造成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的規定,將“故意”分為三種情形。一是直接故意,當事人故意造成自己受損害。例如:以觸電方式自傷、自殘。二是從事與電有關的犯罪行為。另外,如果犯罪人因從事其他犯罪行為而觸電,也應當免除電力設施產權人的責任。如某人因偷盜財物躲避緝拿而逃進變電站導致觸電的,變電站的產權人就不應擔責。三是在電力設施保護區內從事電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行為,這實際上是一種間接故意。受害人雖不希望也不追求損害結果的發生,但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實施違法行為造成的,其主觀心理狀態存在間接故意,即放任損害的發生。電的運行形式,一般難以看見,又具有危險性,并且其危險性隨著電壓等級升高而增加。因此,電力法及其配套法規規定對發電設施、變電設施和電力線路設施等進行特殊保護并設立保護區。《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10條規定:“1千伏至10千伏的電力線路必須設置5米的保護區。”同時,第14條、15、16條的規定,可以理解為電力設施保護區所禁止行為。司法實踐中,發現一些觸電事故的發生與受害人違反電力法規的行為有關,如:攀登桿塔,在高壓線下釣魚或放風箏,私拉亂接、違章建筑等。依照《電力法》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的規定:對于各種危及電力設施的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處罰或刑事責任。
由于行為人在電力設施保護區從事法律、行政法規所禁止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因此,造成的人身傷害,只能自負其責。如果對違法行為給予保護不符合公平原則。在司法實踐中,一因一果現象是很少的,而比較多的是多因一果,這就是要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2款規定,進行責任劃分。如:原告李X與被告X市電業局、X縣X鄉X村委會、第三人X供電站、李X、藺X、X鄉X村委會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就是這樣劃分責任的。“作為變壓器產權所有人的李X村委會,在使用變壓器過程中,未對周圍的設施進行維護、維修,導致兒童進入變壓器內觸摸變壓器而受傷,有一定的過錯,應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原告李X觸電致殘時只有4歲,其監護人疏于看管,亦是造成其損害后果的原因之一,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在高壓危險作業致人損害賠償糾紛中,如果損害后果是多個原因造成的,且無過錯責任與過錯責任混合存在,在適用法律時,除應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外,還應適用有關過錯責任的條款。如果電力設施產權人存在明顯過錯,原告又在訴狀中以過錯責任起訴,法院也應尊重當事人的選擇,按照過錯責任進行審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沒寫明工資簽了怎么辦
2020-12-24集中采購目錄是誰確定公布
2021-02-03房屋拆遷補償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3-22交通肇事糾紛中,律師費可由保險方承擔嗎
2020-11-15股權轉讓工商怎么變更股東
2021-03-08違反規定徇私向親屬發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預付款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11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交通事故全責無力賠償怎么處理
2020-11-17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如何合法辭退員工
2020-11-08人身保險不予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6火災意外險如何賠償
2021-01-04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