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除員工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用人單位單方面的解除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當然,這也是單位在行使自己的解除權。而根據法律方面的要求,在開除員工的時候需要滿足規定的條件,不然單位就要承擔不利的法律責任。那究竟開除員工有哪些條件呢?接下來,律霸小編就來為你做詳細解答。
關于開除員工有哪些條件,或者說什么情形可以辭退員工,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了以下三種情形:
1、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此條需注意兩點:
a醫療期,是指勞動者根據其工齡等條件,依法可以享受的停工醫療并發給病假工資的期間,而不是勞動者病傷治愈實際需要的醫療期。醫療期期限要依據勞動部頒發的《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來確定。
b對于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癥、精神病、癱瘓等)的,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
⑴所謂“不能勝任工作”,是指不能按要求完成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任務或者同工種,同崗位人員的工作量。
⑵勞動者不能勝任勞動合同所約定的工作,用人單位應對其進行培訓或者為其調整工作崗位,如果勞動者仍不能勝任原約定的工作,或者對重新安排的工作也不勝任,就意味著勞動者缺乏履行勞動合同的勞動能力。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
⑴客觀情況,是指履行原勞動合同所必要的客觀條件,如自然條件、原材料或能源供給條件、生產設備條件、產品銷售條件、勞動安全衛生條件等。
⑵發生重大變化有兩個前提:不可抗力和未為當事人預料且不能為當事人預料:比如:地震、水災、戰爭或國家經濟調整、企業兼并、遷移,資產轉移等。如果這些重大變化足以使原勞動合同發生不能履行或不必要履行的變化,用人單位應當就勞動合同變更問題與此勞動者協商;如果勞動者不同意變更勞動合同,原勞動合同所確立的勞動關系就沒有存續的必要。
綜上,我們了解到了開除員工有哪些條件。出于對勞動者利益的保護,在《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中,對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有相應的限制,換言之也就是不允許用人單位隨意的解除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避免給勞動者利益造成損害。
有期徒刑緩刑是否開除公職
公司開除員工需要賠償嗎?
被用人單位開除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拘留黨員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7財政部門應以什么為主加強國有金融資產監管
2021-01-13股東會的列席人有什么權利
2021-03-15有限合伙人如何轉讓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
2020-11-27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及精神賠償
2021-03-17民間借貸房屋抵押過戶犯法嗎
2020-12-09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警察立案后找不到嫌疑人怎么辦
2021-01-24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無產權證房產轉讓可否公證
2021-03-04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經紀及管理合同是委托合同嗎
2021-03-05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保險合同生效能退保嗎?怎么樣算合同生效
2020-12-13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人身保險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有什么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