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父母離婚后,往往會因孩子隨誰姓的分歧而對簿公堂。記者近日從北京市二中院了解到,因變更未成年子女姓名的糾紛日益增多,由于目前法律對未成年人姓名權的規定幾乎是空白,容易造成法官判決不一。對未成年人姓名權的立法迫在眉睫。
王先生與張女士于2001年7月經法院判決雙方離婚,同時確定兩人的兒子王-曉(化名)隨張女士生活。一年后,張女士到戶籍管理部門將王-曉改名為張曉。王先生得知張女士未經自己同意擅自變更子女姓名后很惱火,遂與張女士交涉,要求恢復孩子的原姓名,但遭到拒絕。王先生為此提起訴訟。
王先生認為,孩子的名字是其與張女士在離婚前經過協商共同確定的,而張女士更改孩子姓名是單方面的行為,侵犯了王先生對孩子享有的監護權。張女士則抗辯稱,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孩子可隨父姓也可隨母姓,將孩子姓氏改為母姓,并不違反法律規定;另外,更改姓名也是為了孩子的生活方便,并未侵犯王先生的監護權。法院最終判令張女士于判決生效后三日內將其子恢復原姓名。
據了解,近年來,夫妻離婚后,撫養子女的一方未經對方同意自行變更未成年子女姓名,從而引發對方要求恢復子女原姓名的案件日益增多,有的人甚至以此為由拒付子女撫育費。
據一名法官介紹,此類案件如何處理,尚無明確系統的法律規定或司法解釋。法官解釋說,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確定,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子女姓名的變更,應考慮更改子女姓名的行為是否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他們對自己姓名所作出的選擇和決定,應成為法院審理此類案件的重要依據。此外,對于子女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父母任何一方未經對方許可,單方面將子女姓名改變也是不當的,如對方提出異議,應恢復子女原姓名。
該法官認為,目前,我國對自然人姓名權的法律規定內容過于原則、簡單,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姓名權,法律規定幾乎為空白。加上由于法官的認識和理解不同,會導致裁判結果不同,出現執法不一的現象。這些均影響審判實踐。該法官認為,應該盡快立法解決此類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警多長時間公布行政處罰
2020-12-07證券監督管理權限
2021-02-14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送餐撞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2-01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單位沒有給員工交保險,可以補償多少
2021-02-06無償使用土地承包合同
2020-12-10土地出讓金的返還費用有哪些
2021-01-20選擇拆遷安置房有什么風險
2020-12-12從《城鄉規劃法》看違章建筑
2020-11-14南寧市拆遷補償款最高得多少
2021-01-20房產買賣如何確定違約金
2021-01-09新鴻基9.5億簽約廣州林和村改造項目
2021-01-16國家對拆遷墳移墓的有關補償規定是什么
2021-01-27征收拆遷的補償安置
2020-12-07集體土地征收的政策是怎樣的
2021-02-25青苗費補償與承包期限有關系嗎
2020-12-18拆遷“大棚房”時可以獲得補償嗎
2021-01-08拆違的法律規定是什么,怎么判斷是不是違法拆違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