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意義上的出軌,導致感情破裂的,不影響夫妻財產分割,原則上仍然是一人一半。如果長期出軌與人通奸的,可以適當少分。
一、婚姻法規定的有過錯,只能是《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情形。
即,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僅僅是出軌,而沒有上述的4種法定情形,盡管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在離婚時,提出損害賠償請求,還是無法得到法庭的支持。
二、《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損害賠償范圍,太過狹窄,長期出軌通奸被排除在外。
現行《婚姻法》僅僅是列舉了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五種情形: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的,足以導致婚姻關系破裂的長期通奸、吸毒、賭博等等,統統被《婚姻法》排除在外,比如長期出軌通奸,實際上與重婚、同居的本質區別在于后兩者是公開行為,而前者是隱秘行為,從危害程度來看,長期通奸重婚、同居并無較大的區別,也嚴重侵害了無過錯方的配偶權,如果因此而導致雙方夫妻關系破裂的,無過錯方理應有權請求離婚損害賠償。但目前的法律是排除這種情形的,受害者權利就無法得到保護,這無疑助漲過錯方的囂張氣焰。這是現有《婚姻法》的一個漏洞,但現實就是如此啊。
不過,后來最高院《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8條第2款的規定,當配偶一方的人格權遭受對方非法侵害,并導致嚴重的精神后果時,有權請求人民法院判令過錯方承擔包括交付相應精神損害撫慰金在內的民事責任。
因此,根據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如果一方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對方長期出軌與人通奸的,在離婚分割財產時,人民法院可以對其少分。
賭博債務誰承擔?
一方賭博所借的債務,由于該債務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和家庭生活,屬于一方個人不合理的開支,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范圍,因而應由舉債人個人自行承擔,配偶另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按照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一方名義所欠的債務,原則上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該由夫妻共同償還。但是,如果夫妻一方能夠證明該債務確為欠債人個人債務,那么未欠債的婚姻關系當事人可以對抗債權人的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一條規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以保護”。應當指出的是,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違法的債務不受法律保護。賭博,為我國法律所明令禁止,賭債屬于非法債務,不受法律保護。如果出借人明知舉債人所借債務用于個人賭博的,其債權也同樣不受法律保護。
夫妻共同債務可以因離婚而免除嗎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明確規定:夫妻共同債務不因離婚而免除。司法解釋還規定,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應當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對于夫妻中以一方名義對外舉債應當如何認定其性質的問題,司法解釋以債務形成時所處的時間階段作為切入點,分成結婚前所欠債務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欠債務兩種情形進行規定。
第一,個人婚前債務。對一方婚前已經形成的債務,原則上認定為夫妻中一方的個人債務;債權人能夠證明所欠債務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應當認定為共同債務,由夫妻雙方共同償還;上述兩種情況的證明責任由主張權利的債權人承擔。
第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以一方名義所欠的債務。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屬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一方名義欠下的債務,原則上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該由夫妻共同償還。但是,如果夫妻一方能夠證明該債務確為欠債人個人債務,欠債的婚姻關系當事人就可以對抗債權人的請求。
屬于個人債務的情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這項債務屬于個人債務,另一種是屬于婚姻法第19條第3項規定的情況,“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中對財產分割問題及債權債務的負擔問題作出的處理,無疑對原夫妻雙方之間有約束力。
雖然夫妻離婚的法律中沒有規定不能出軌,但是作為婚姻的過錯方,在分割財產的時候,法律是偏向沒有過錯的一方的,所以我們應該要明白。婚姻不宜,大家都應該好好珍惜。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只有份合同法律生效嗎
2020-11-24婚姻的自主權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2020-12-11一般保證期間如何起算
2021-01-20公民到法院起訴離婚有什么程序
2020-12-09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1-13物業能在合同到期后收取物業費嗎
2020-12-12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兒童游泳館溺水責任在誰
2021-01-17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房地產投資技巧
2020-11-19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人性化的意外保險怎么賠付
2020-11-27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保險合同生效的含義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8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長期健康保險產品是否有合同猶豫期
2021-03-25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