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指定監護人怎么辦?符合監護權職責人承擔監護人責任,不肯承擔監護權就去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法定監護順序的范圍
1、依照《民法通則》第16條第2款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
2、依照《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的規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
此款所指其他近親屬,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法定監護人的設立順序,既可保護在先順序人的身份利益,又可防止其規避監護義務。同時允許監護人依其協議決定何人實施監護,這就是順序的制度價值所在。
3、確定法定監護人的順序規定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在先順序人優先于在后順序人擔任監護人。但是,此順序可依監護人的協議加以變更。
(2)在先順序人為二人以上時,既可全體同作監護人,也可依其協議只由部分人做監護人。
怎樣指定監護人
我國《民法通則》第17條“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對于指定監護做了規定,第十七條第一款(一)至(五)項所列人員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時,有關組織即依法進入了為沒有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監護人的階段,既可根據當事人的請求行使指定監護人的權力,又有義務根據所了解掌握的情況主動為當事人所涉及的沒有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監護人,直至依法作出指定的決定并通知被指定人。
未指定監護人而擔心會有一定的麻煩后產生后果,來律霸網與律師一對一探討找尋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惡意轉讓后能否打撤銷權糾紛官司
2020-11-16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犯強奸罪的學刑法上構成什么罪
2021-02-09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中止探望權如何恢復
2020-11-26擔保合同的擔保期限怎么確定
2021-02-22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公司沒簽合同員工主動離職可以告公司嗎
2021-01-17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7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保險公司的押金怎么退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