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證人有什么條件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3條規定:“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由此可見,只要了解案情,并且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與待證事實相適應,且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就可以作為證人予以作證。
二、哪些人不能作證人
一證人必須是自然人,因此,法人和其他組織不能作證人,它們所提供的證據可能成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但絕不可能成為證人證言;
二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人;
三 本案的訴訟代理人、法定代表人、訴訟中的代表人不能兼作本案的證人。同樣,本案的審判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員也不能兼作本案的證人。除上述人不能作證人外,凡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可以作為證人,無論他們性別、國籍、職務、宗教、信仰、民族、種族、政治狀況、文化程度、經歷等狀況如何。作證,作偽證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三、證人出庭作證的費用負擔:
在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作證是證人向代表國家行使裁判權的法院所盡的一項公法義務,證人出庭作證的費用理應由法院代表國家向證人給付,并最終作為訴訟費用的一部分而由當事人負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首次明確規定,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遺憾的是,由于沒有同時明確費用支付的標準,實踐中很難真正執行。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訴法解釋》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按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差旅費用和補貼標準計算;誤工損失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標準計算”。
民事案件中,當事人若需要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話,要求在舉證期限屆滿之前的10日提出,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作出審查之后,要是予以準許,那需要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屆時出庭作證,同時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后果。若是在民事訴訟中有提供虛假證供的行為,那么可能被認定構成虛假訴訟罪。
證人證言作假怎么辦
證人必須出庭作證嗎?
證人證言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量刑時交不了罰金怎么辦
2021-01-05資產的變現能力叫做什么
2021-01-07申請文件有缺陷會影響受理嗎
2021-01-29公證處公證流程
2020-11-08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專利無效請求人舉證期限是多久
2020-12-01土地糾紛信訪管用嗎
2021-01-20勞務合同簽競業限制嗎
2021-03-23工傷申請應該歸哪個仲裁委管轄
2020-12-10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產品責任保險條款概念
2020-11-20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18保險公司應告知健康保險合同事項
2021-02-20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2-28鄉級人民政府怎樣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02農村機動地最長承包期限是多久
2020-11-22承包的荒山可以轉讓嗎
2020-11-26土地出讓金按照什么標準收
2021-01-05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有什么重要意義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