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證據規則是什么?
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以及有關司法解釋,我國目前的行政證據規則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可以直接認定的事實:
(1)眾所周知的事實;
(2)自然規律及定理;
(3)按照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
(4)已經依法證明的事實;
(5)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事實。
2.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
(1)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證據材料;
(2)以偷拍、偷錄、竊聽等手段獲取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證據材料;
(3)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證據材料;
(4)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證人提供的證言;(
5)不具備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其他證據材料。
3.不能單獨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
(1)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適應的證言;
(2)與一方行政相對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所作的對該行政相對人有利的證言,或者與一方行政相對人有不利關系的證人所作的對該行政相對人不利的證言;
(3)應當出庭作證而無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4)難以識別是否經過修改的視聽資料;
(5)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制件或者復制品;
(6)經一方行政相對人或者他人改動,對方行政相對人不予認可的證據材料。
4.證明同一事實的數個證據,其證明效力為:
(1)國家機關以及其他職能部門依職權制作的公文文書優于其他書證;
(2)鑒定結論、現場筆錄、勘驗筆錄、檔案材料以及經過公證或者登汜的書證優于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3)原件、原物優于復制件,復制品;
(4)法定鑒定部門的鑒定結論優于其他鑒定部門的鑒定結論
(5)法庭主持勘驗所制作的勘驗筆錄優于其他部門主持勘驗所制作的勘驗筆錄;
(6)原始證據優于傳來證據:
(7)其他證人證言優于與行政相對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提供的對該行政相對人有利的證言;
(8)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優于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9)數個種類不同、內容一致的證據優于一個孤立的證據。
5.不能作為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的證據:
(1)行政機關及其訴訟代理人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后或者在訴訟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證據;
(2)行政機關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剝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或者聽證權利所采用的證據;
(3)復議機關在復議程序中收集和補充的證據,或者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在復議程序中未向復議機關提交的證據,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認定原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
6.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者以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7.書證應當符合規定的要求。
(1)書證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屬于書證的原件;收集原件確有困難的,可以收集與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節錄本。
(2)由有關部門保管的書證原件的復制件、影印件或者抄錄件的,應當注明出處,經該部門核對無異后加蓋其印章,
(3)提供報表、圖紙、會計賬冊、專業技術資料、科技文獻等書證的,應當附有說明材料。
(4)被告提供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詢問,陳述、談話類筆錄,應當有行政執法人員,被詢問人、陳述人、談話人簽名或者蓋章?
(5)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規章對書證的制作形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8.對鑒定結論的要求-在行政程序中采用的鑒定結論,應當載明委托人和委托鑒定的事項、向鑒定部門提交的相關材料、鑒定的依據和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鑒定部門和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并應有鑒定人的簽名和鑒定部門的蓋章。通過分析獲得的鑒定結論,應當說明分析過程。
9.法院不予采納的鑒定結論、對行政機關在行政程序中采納的鑒定結論,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證據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納:
(1)鑒定人不具備鑒定資格;
(2)鑒定程序嚴重違法
(3)鑒定結論錯誤、不明確或者內容不完整。
10.對現場筆錄的要求。現場筆錄應當載明時間、地點和事件等內容,并由執法人員和行政相對人簽名:行政相對人拒絕簽名或者不能簽名的,應當注明原因。
有其他人在現場的,可由其他人簽名。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現場筆錄的制作形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11.證人應當陳述其親歷的具體事實。證人根據其經歷所作的判斷、推測或者評論,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12.以有形載體固定或者顯示的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以及其他數據資料,其制作情況和真實性經對方行政相對人確認,或者以公證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證明的,與原件具有同等的證明效力。
13.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文書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定案依據。
14.當事人在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當事人依法應當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訴訟程序中才拿出的證據,一般不能作為證據。
15.行政訴訟中,行政機關在10日內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行政機關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準許延期提供的,行政機關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后10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特殊情況下,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準許,行政機關可以在第一審程序中補充相應的證據。
16.行政訴訟中行政機關不出庭,所出具的證據無效。經法庭合法傳喚,因行政機關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決的,行政機關提供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但行政相對人在庭前交換證據中沒有爭議的證據除外。
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行政處罰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行政規則來搜集相關的證據。不得徇私枉法,虛報實事 ,作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證據。同時,作為公民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時時刻刻考蘇自己,一定要嚴守法律的紅線。
行政拘留孕婦行政法規定是什么?
行政法全文中對行政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什么是行政法規?什么是行政規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下班遇交通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27兒童車禍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2不贍養老人有繼承撫恤金權嗎
2021-02-15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怎么證明是在商場摔傷,有哪些相關法律依據
2021-01-02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公司裁員是否一定要給補償
2021-01-04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裝卸工跌落車下受傷是否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3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有什么條件
2020-12-18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生效
2021-03-2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30私人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1-30法律是如何規定土地出讓金的
2021-01-05征地拆遷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