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送管轄的條件是什么意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于本法院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于該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據此規定,移送管轄的適用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案件。若尚未受理的案件,經審查不歸本法院管轄的,不存在移送管轄問題,應告知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二)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對該案無管轄權。依法享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才有權行使審判權,因此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無權審理案件。
(三)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管轄權。這是對移送案件法院的要求,即不得隨意移送,只能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移送。
在具備上述三個條件的同時,還必須正確理解本條所規定的“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義,才能正確認識和適用移送管轄。所謂不得再自行移送,是指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移送案件裁定,對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具有約束力。即受移送案件的法院必須受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自行移送。如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認為該院依法確無管轄權時,應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這樣規定,既可以避免法院之間相互推諉或者爭奪管轄權,又可以防止拖延訴訟,及時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意見》的規定,案件受理后,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變更的影響。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不得以行政區域變更為由,將案件移送給變更后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判決后的上訴案件和依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進行審判;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再審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再審。實踐中,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經對案件進行了實體審理,而當事人又未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可視為當事人放棄了異議權,也可不必移送管轄,由受理案件的法院繼續審理。
一般來說在進行審核案件是否能在該法院進行開庭時,就會確定好該案件的管轄權,如果該案件在法院沒有管轄權的話,法院需要移交給有相關管轄權的法院。如果再次進行移交時發現新移交的法院還是沒有管轄權的話,那么只能夠交由上級法院指定來進行審理,不得擅自進行移送。
管轄權異議上訴狀需要交費嗎?法律依據是什么?
管轄權異議上級法院提審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搶黃燈出現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父親死了遺產怎么繼承
2021-01-09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起訴離婚起訴書誰給寫更為合適
2021-02-27中介格式合同有什么陷阱
2021-03-25未成年繼承遺產需要償還債務嗎
2020-11-30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非試用期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19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沒在現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如果未超過保險限額由誰負責支付賠償款
2021-01-22交通肇事致死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2-1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如何確定保險價值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