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親人的案子律師需不需要回避?
親人的案子律師需要回避,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當中以及律師法當中的規定,存在著利害關系的律師是應當進行回避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三十二條規定: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辯護律師作為被告人的代理人,目的是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利與利益,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律師有申請回避的權利。
二、律師回避的情形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現在請律師對于一個案子進行代理的話是非常常見的,因為畢竟律師他們對相關的事項的處理流程非常的了解。但同時也有一些人員,他們在進行請律師的時候要非常的慎重,主要還是可能會存在著回避的狀況。
民事訴訟法回避對象有哪些?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包括什么
哪些情況下仲裁員應當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人身權的刑事賠償范圍
2021-02-22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1-01-06兩人公司要成立股東會嗎
2021-02-07司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應如何確定案件的被告?
2021-03-02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放棄去世人的繼承權后有居住權嗎
2021-01-10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男子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2020-12-21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有哪些職責
2020-11-10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主責第三者險賠償醫藥費嗎
2021-01-16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下述保險公司責任是否應該免除
2021-02-05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個人承包合同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