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辯護律師回避情形有哪些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民事訴訟什么情況下審判人員需要回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當事人委托律師的時候,如果發現委托的律師具有《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都是可以要求律師回避,而此時律師也應當主動提出回避。除非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案件。而除了律師會涉及到回避為,作為案件的審判人員,其實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時候,也是應當回避。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原檢察院辯護律師回避有這個規定嗎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漏水可以要求開發商退房嗎
2021-03-26房屋拆遷產權確認是行政訴訟嗎
2020-11-30購房意向書合同范本
2021-02-26勞務派遣員工檔案如何管理?
2021-01-22藥店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上交罰款
2021-01-13婚禮上送花圈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2021-01-15婚前隱瞞身體缺陷算騙婚嗎
2021-01-08職業病觀察期間是否還有工資
2021-02-18已登記的地役權的可以單獨申請登記嗎
2021-02-15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不正當經營行為有哪些
2020-12-31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河南技校女生實習期間汞中毒賠償調解結案
2021-01-13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土地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方法是什么
2020-12-07私自轉讓集體土地怎么處理
2020-12-30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的概念是什么,農民不愿意土地托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