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執行作為民事訴訟的收尾工作,但拒絕履行法院判決的案例卻屢見不鮮,近些年,國家相關機關雖在加大執法力度,并對體制進行改革和創新和探索新的執行方式,可執行工作依舊是困擾人民及法院的一大難題,怎樣確保法院判決執行到位,需進一步探討。
一、對現有拒不履行法院裁定、判決所承擔法律責任的認識尚有不到位的現象。
在討論執行難的文章當中,有很多人把解決執行難的出路全部寄托在制訂強制執行法上,他們認為現有關于執行的法律規定太缺乏。實際上這種認識有些偏激。雖然我國現有關于強制執行的規定比較粗,但也不能說太缺乏。我國現有好幾部法律和司法解釋中都有關于當事人拒不履行法院判決、裁定所負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責任的種類還是比較全的。規定的確實粗了一點,不便于操作,但從另一角度看,也給法院留下了廣闊的裁量余地。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并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以及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103條接著對協助執行的責任進行了規定。最高院關于適用民訴法若干問題意見中第118至127條具體規定了制裁適用中的問題。我國行政訴訟法第65條規定了拒不履行行政判決、裁定應負責任及適用。刑法第312至314條則規定了刑事責任,第313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第314條規定,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壞已被
司法機關查封、凍結的財產,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2002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執行內容并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人民法院為依法執行支付令、生效的調解書、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所作的裁定屬于該條規定的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的情形是指,
1、被執行人隱蔽、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2、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蔽、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3、協助執行義務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后,拒不協助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4、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5、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況嚴重的情形。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前述第4項行為的,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責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或者濫用職權,有前述第4項行為的,應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法院在處理拒不履行法院判決、裁定行為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執行力度不夠,重審輕執的傾向一直沒有改變。重審輕執是重實體輕程序的具體體現。在法院中執行人員數量不夠,素質不高、裝備落后,沒有為執行提供良好的基礎,是導致執行工作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關于強制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影響了執行的力度。執行規范不完善,導致執行中出現一定的無法可依的現象,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另外,由于法律規定不明確,法院膽子不夠大,執行人員怕執行出問題要承擔責任,有種種顧慮。
三是存在著執行人員執行不嚴的現象。個別法院和執行人員不嚴肅執法,不秉公執法,徇私枉法,知法違法,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辦關系案、人情案。當然這也與強制執行規定不健全有關。
四是由于執行面臨的環境不好,法院有時難以抵制存在的種種干擾。有群眾守法意識不強,有地方保護,有人大、政府等部門及其領導的影響與干涉等等。這些都影響到法院的執行力度和效果。
三、針對拒不履行法院判決、裁定行為的對策。
第一是提高執行人員素質,在裝備上加強執行力量。執行工作過程中,既要嚴格執法,也要不斷改進執法的方法、提高執法水平,因此對執行人員的個人修養、工作藝術等各方面素質也應有更高的要求,我們一直認為,對于被執行人所采取的強制措施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更為重要的是力爭將當事人抗拒執行的意圖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營造一種良好的執法軟環境,在我國現階段公民和法人的信用體系尚未建立的前提下,我們的執行人員更應具備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協調處理各種矛盾的能力,我們的執行人員不但應精通相關法律知識,還要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豐富自身閱歷,在執行過程中注意對法律的宣傳和對當事人心態的調整,從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是高度重視執行實踐中的程序公正。司法公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程序公正,執行實踐尤其如此。過去我們往往評估執行工作的根據就是看執行能不能到位,能挽回多少債權。現在應更新執行程序公正的理念,程序公正具有優先性,案件執行應實行流程管理制度。只要是按照法定程序,按照執行流程在操作,依法、文明執行,就應該認為這個執行是公正的。即使在實體處理中,可能會出現當事人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的情形,法院也不會因執行程序上的過失或瑕疵,讓當事人逍遙法外,失去法律的威懾作用,使觸犯刑律的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裁。
第三是加強對拒執行為刑事責任的認識,加大刑事制裁力度。我國刑法對拒執罪的規定過于簡略,加之刑法理論界對該罪研究較少,司法實踐中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因此法院適用的并不多,這也導致“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的情形屢屢發生。據統計,近五年來,白下區法院發生類似情形的執行案件有四五十起。對該罪的認識應注意:
(1)嚴格掌握拒執罪的構成要件。一般犯罪的構成要件,主要由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構成,拒執罪同樣也不例外。拒執罪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法院的正常司法活動以及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拒執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對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執行內容并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需要注意的是,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本罪的前提是對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執行內容的生效裁判有能力執行,其拒不執行的行為方式是作為,且情節要達到前述5條的嚴重情節,才可以犯罪論處。拒執罪的主體系特殊主體,是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年滿16周歲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當事人(確切地講,應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不能構成本罪),大體有:執行判決、裁定的義務人;擔保人;協助執行裁判的義務人以及與上述人員通謀利用職權妨害執行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拒執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已生效而且有意識地拒絕執行,過失不構成本罪。
(2)準確把握拒執罪與非罪的界定。首先,按照刑法第313條及司法解釋的規定,拒執罪要求拒不執行的行為必須是在行為人有能力執行判決、裁定的前提下才能構成本罪。其次,行為人必須拒不執行判決、裁定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犯罪。再者,拒執罪要求的主體有特殊要求,必須是依法負有執行、擔保或協助執行判決、裁定義務或與之通謀、利用職權妨害執行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第四,拒執罪要求作為執行依據的判決、裁定還必須是正確、生效的判決、裁定,且執行人員的執行程序合法。
第四是逐步強化執行人員的追訴意識。在以往的執行實踐中,遇見當事人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的情形,我們的執行人員,或因認識不足,或因求助協調,往往甚少利用刑法第313條及其司法解釋,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僅助長了當事人的囂張氣焰,而且還人為地助長了“執行難 ”。所以說,強化執行人員的追訴意識,是依法處理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當事人的重要環節。執行人員在執行過程中,根據所掌握的證據情況,如認為行為人的行為有可能構成拒執罪的,應齊備卷宗材料,逐級向上反映,待決定后,依法律程序,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以維護法院判決、裁定的嚴肅性,達到預防犯罪、懲治犯罪的目的。
以上就如何避免拒絕履行法院判決、裁定情況的出現做了一定的剖析,并未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解決問題根源,更重要的是提升國民法律意識,認識及了解拒絕履行法院判決、裁定的嚴重后果,只有當人民的法律意識強了,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才能保障執行工作進行完善。
法院判決不執行的后果是怎樣的
侵犯版權后果有哪些,行為包括哪些?
違反法律規定簽訂合同的法律后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醫療事故后的調解方式有哪些
2021-01-04吃荔枝查出酒駕被罰是否可以復議
2021-03-07行政賠償是國家來賠償嗎
2020-12-20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p2p非法集資判刑對職位有影響嗎
2021-01-31收購空殼公司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12遇到效力待定合同時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1-03-04什么是擔保期限
2021-01-01法院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的條件
2021-02-02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勞務派遣員工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2020-11-13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08離婚時夫妻雙方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怎樣分割
2020-12-22男子墜亡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1-03-24人身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62013年7月起 湖北省宜昌市城區參保單位啟用新繳費基數
2021-01-28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私企未交保險員工如何維權
2021-02-16財產保險合同中的第一受益人寫誰更好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