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仲裁裁決后還可以調解嗎?
民事仲裁裁決后不可以調解,但是可以達成執行和解。執行和解是在法院執行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經過自愿協商,達成協議,結束執行程序的活動。和解的內容,可以是一方自愿放棄一部分或全部權利,也可以是一方滿足另一方的要求,還可以是雙方都作一些讓步。和解雖然發生在雙方當事人之間,是雙方自己的事,但也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即這種和解必須基于雙方當事對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人民法院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簽名或蓋章。
二、法院判決后雙方當事人自己達成和解協議的效力
判決生效后的和解,本質上是雙方當事人對判決所確定的權利義務的變更,此時針對同一個債權債務關系會同時存在一個法院的生效的判決和一個當事人之間的和解協議,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效力高低問題:
首先,雙方當事人在判決生效后的和解實質上是一種合同行為,理應受到合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調整,當事人達成和解是行使自己對于自己所擁有的權利的處分權的結果,只要和解協議是雙方當事人自愿簽訂并且真實合法,其就具有合同的效力。
其次,判決生效后當事人的和解協議與生效的裁判文書并不對立,兩者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實際上,生效判決是法院對當事人在提起訴訟前的不穩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確定,而判決生效后的和解是當事人對經過法院確定的權利義務的再一次處分。
再次,判決生效后的和解是當事人履行義務的依據,若認為判決生效后的和解是無效的,將會使當事人按和解內容履行的義務變得沒有依據。也就是說當事人在履行義務后,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還可以依民法上不當得利的制度要求對方當事人返還或補償因自身履行義務而得到的利益,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不僅矛盾得不到解決,反而更加激化。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的民事方面的糾紛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來解決,當然法院所作出的一定的裁判是包括裁定和判決的,不論是哪一種結案的方式,最終必須要以解決糾紛為目的,在此之前可以進行調解,在此之后的話不能進行調解,但是可以在執行過程當中完成和解。
執行仲裁裁決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撤銷仲裁裁決條件有哪些?
一方不執行生效仲裁裁決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務糾紛案件中律師作用和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2021-03-24中外合資銀行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0-12-02個人征信失信會影響子女嗎
2020-11-09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嗎
2020-11-24主債權還沒成立,擔保合同還成立嗎
2021-01-13雇傭關系的賠償責任是什么
2021-02-25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
2021-02-05保險代理人應該如何選擇
2021-02-17復效
2020-11-14離婚時土地承包經營權怎么分割
2020-11-28集體土地流轉如何登記
2020-11-10安徽省房屋拆遷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1-02-07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08拆遷安置實施方案怎么寫
2020-11-09征地拆遷維權律師何時介入才最有利呢
2021-02-25村集體是否有權規定外嫁女一律沒有征地拆遷補償
2020-11-30吉林省征地補償費分配標準是什么
2020-11-25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征地補償標準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