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訴訟回避的的規定包括什么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七十四條
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對當事人提出的明顯不屬于法定回避事由的申請,法庭可以依法當庭駁回。 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二、行政訴訟都公開審理嗎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可見,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實行公開審理,是行政訴訟的一項重要制度。公開審判有兩方面的內容:
1、審判活動向群眾公開;
2、審判活動向社會公開,允許新聞記者報道開庭審理的情況。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除合議庭評議以外的全部活動,包括法庭調查、辯論、征求原告被告雙方意見、宣告判決等,都要公開進行。
審理行政案件一般要實行公開審理,但是以下三種情況,可以不公開審理:
1、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
3、其他法律另有規定不能公開審理的案件。
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回避有兩種: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是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回避的規定同時適用于其他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哪些糾紛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在我國行政訴訟法駁回起訴嗎
行政訴訟律師代理合同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家庭暴力,遭遇家庭暴力怎么辦?
2021-02-04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應當經過哪個部門批準
2021-01-24與外商投資有關規范性文件未公布的是依據嗎
2021-02-10反擔保人身份作假導致保證責任無法追償怎么辦
2020-12-31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幼兒園中層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3-14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18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保單是否為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
2020-11-13網絡投保的銷售情況是怎樣的
2020-12-28自然災害車險賠嗎
2021-01-31只要一出事故保險公司的免賠率就是20%嗎
2021-03-04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光伏電站太陽能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26因修建高鐵拆遷時,怎么提高拆遷補償
2021-02-23空白的安置補償協議可以簽嗎,會有什么風險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