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強制執行過程中當事人如何救濟?
1、通過國家賠償獲得救濟
這是國外行政強制執行救濟制度的普遍經驗。國家賠償救濟方式因具有超越各國司法體制之間差異以及對行政權價值偏好等方面功能,而為各國行政強制執行理論與實務所采納。而從我國現行的國家賠償法范圍來看,國家對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強制執行權過程中采取諸如暴力、非法剝奪人身自由等侵害相對人人身權、財產權等情形,應當給予賠償。如《行政強制法》第68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2、通過向執行機關或其上級機關提出執行異議的方式獲得救濟
理論上,由于行政強制執行屬事實行為,因而被排斥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之外,確立提出執行異議制度可以避免在行為性質上的糾纏不休。提起執行異議的條件是,被執行人認為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執行過程中侵犯其人身權或財產權。執行機關不予受理的,可向該執行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次提出異議。
二、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
(一)代履行
代履行,又叫代執行,是指義務人不履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或者行政行為所確定的可代替作為義務,由行政強制執行機關或第三人代為履行,并向義務人征收必要費用的行政強制執行方法。 代履行必須同時具備四個要件:
1. 存在相對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事實,且此種不履行因故意或過失引起。
2. 該行政法上的義務是他人可以代為履行的作為義務。
3. 代履行的義務必須是代履行后能達到與相對人親自履行義務同一目的的義務。
4. 由義務人承擔必要的費用。
(二)執行罰
執行罰是一種間接強制執行的手段。它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對拒不履行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當事人進行制裁,以迫使當事人自覺履行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的法律制度。執行罰可分兩類:一是執行行政罰;二是執行罰。
(三)直接強制
直接強制,是指在采用代執行、執行罰等間接手段不能達到執行目的,或無法采用間接手段時,執行主體可依法對義務人的人身或財產直接實施強制,迫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強制執行方法。
直接強制是一種實力較強的強制方式,因此其運用在不違背現行立法規定之外,還必須堅持一定的合理度。
以上就是行政強制執行過程中的相關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對于不同情況下的行政強制執行,都應當由法院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判決處理,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認定和處理不清楚的,則需要按照司法審理的程序來 進行判決認定。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有哪些?
最新行政強制執行法全文
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書公告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金是孳息嗎
2020-12-12企業改制引發的糾紛
2021-03-24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非試用期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19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可以委托醫護人員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嗎
2021-01-12以房養老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06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哪些變更事應報中國保監會批準
2020-11-20保險條款是否是“霸王條款”
2020-12-24商鋪拆遷補償你知道你應該拿多少錢嗎
2021-01-27規劃公示后多久動遷
2020-12-10拆遷房征收房產稅嗎
2021-03-06征地拆遷補償的標準范圍
2020-11-09拆遷估價人員在評估前需要履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