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的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
根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六十條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的規定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未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二)沒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行政機關收到申請滿60日起計算。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如征地拆遷類案件中當事人面臨違法暴力強拆時撥打110報警),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二、如何界定
理論界大體有四種主張:程序說主張,應從行政程序方面區分行政作為與行政不作為,只要行政主體作出了一系列的實質性程序行為,即表現出積極的作為狀態,無論該行為在實質內容上反映的是‘為’或‘不為’,都應該是行政作為,反之就是不作為。因此, 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負有作為的法定義務,并有作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為的行為。(黃志強《行政不作為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實質說主張,行政不作為是行政主體消極地不做出一定的動作,但要分方式的不為和內容的不為。方式有‘為’,但反映的內容是不為,則是形式上有‘為’而實質上‘不為’,也是不作為。“(陳小君、方世榮《具體行政行為的幾個疑難問題識別研析》);違法說主張,在行政違法理論中,沒有合法的不作為。行政不作為就是行政不作為違法,是指行政機關、其他行政公務組織或公務人員負有法定的作為義務卻違反該規定而不履行作為義務的行為。(楊解君《行政違法論綱》);評價說主張,討論行政不作為以及對其提起訴訟的前提是不作為存在著違法的可能性,而非現實性,行政不作為違法只能是審查后的結果,而非提起審查前的結論。
公職人員在進行工作時一定要按照相關的規定去執行,這樣也是為了更好的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權益,如果公職人員以及相關部門有行政不作為的情況下公民是可以向上級主管機關投訴或者是申請行政復議,那么當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也是需要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打醫療事故官司
2021-01-17行政訴訟勝訴怎么索賠
2020-12-27自愿中止探望權可以嗎
2021-02-16離婚訴訟費用是多少以及如何繳納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19筆跡鑒定是否有權知道結果
2021-02-13二審先予執行費用
2020-12-27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房屋買賣抵押權還在嗎
2021-02-06室內噪聲檢測標準有哪些
2021-02-19合同中的哪些免責條款屬于無效條款
2020-12-26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崗位變更合同書怎么寫通知
2020-12-10國企如何編制改制方案
2020-12-26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投保前最關心的有哪些事
2021-03-26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