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一些有關的法律已經規定,有關于懷孕婦女的不能拘留的情況是根據公安部的所出行的目前處于試行階段的《治安拘留所管理辦法》其中的第十條:如果一個人在被拘留之后突然發現了自己患有例如傳染病或精神病等一些很嚴重的疾病的,或者懷孕的人以及正在對自己孩子進行母乳喂養的,在出現這種情況時,要通知最開始進行裁決的機關來進行重新的處理。
而在《民事訴訟法》中在司法拘留的問題上,對于孕婦并沒有特殊或者是例外的情況。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第一百零二條已經明確的規定出:假如在訴訟過程中參與到其中的人或者是其他的人只要出現了以下的這些情況之一的,這時,人民法院就完全可以按照情節輕重的劃分對當事人處以罰款或者拘留的懲罰;如果當事人的行為已經構成了犯罪,那么必須對其根據法律來追究其責任。
具體的行為如下:
第一、對非常重要證據施以偽造或者毀滅,其行為阻止了人民法院對案件應作出的正確審理。
第二、用暴力和威脅或者是賄買等種種方法妨礙證人說出實情或者是指使、賄買、以及脅迫別人提供假的證據。
第三、對于已經被查封或者是扣押的財產以及那些已經清點完畢下完命令必須妥善對其進行保管的財產進行隱藏、轉移或者變賣以及毀損,將已經凍結的財產轉移到他人的名下。
第四、對在司法事件中工作的人、加入到訴訟中的人、證明實情的人、主管翻譯的人員、鑒定或者勘驗的人員以及其他 所有協助執行這件事的人,進行了各種傷害式的打擊報復的;
第五、用威脅甚至是暴力等方法使工作人員不能正常執行工作的。
第六、對于已經由人民法院判決生出法律效益力的判決或者裁定拒絕履行的。
在平時的司法實踐的過程中,在民事案件中對已經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拒絕履行是在司法拘留所有種類中最適用也是最普遍的一種。只有通過司法拘留的這種強制性的實施,所判決的結果才能得到更加好的實行。
而行政拘留中把孕婦這個群體排除在外,是較為人道的一種做法。在一般的實踐中已經顯示,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是一樣的,這兩種都是在比較短的時間段里面束縛需要負法律責任的人的人身自由,所以司法拘留應該模仿行政拘留同樣把包括孕婦的一些特殊群體排在外面。當前的法律并沒有做到這一點。事實上,以個人的觀點來說,拘留的刑期本就很短,而且在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這二者間也存在著一定的本質的差距,不對孕婦等特殊群體免于拘留也是在法律尊嚴的維護上以及審判工作正常并順利的進行上具有著現實上的必要性。
如果將立法因素排除掉,以現在的法律來看,法律沒有在司法拘留上給予孕婦等特殊人群一定的特權是可以得到認可的。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什么是牽連犯?
注冊公司房屋租賃合同承租人填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違法記錄保留多久
2021-01-29父母離婚的對子女的撫育費如何給付
2021-02-18改制股份制企業發起人協議書(示范)
2021-03-13交通事故異地被起訴如何應訴
2021-01-21想離婚怎么進行外遇取證
2021-01-16決定離婚有什么法定條件
2021-03-12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離職后帶走顧客信息違法嗎
2021-01-28拖欠工資如何認定為債務
2021-03-23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2-20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一旦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16人壽保險的種類及保險責任
2020-12-28什么是自留地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13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什么效力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