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我國拆遷過程中如何通過訴訟進行維權?
拆遷過程中一般存在三種形式的訴訟:刑事,行政,民事。但是怎么運用確實一個“技術活”。傳統維權策略上都認為,行政訴訟是給政府壓力的,民事訴訟是為解決實體矛盾的,刑事起訴是權利真正受到極大損害的時候才使用的,這樣認為的話,有些禁錮了。
1、、協商。
房屋拆遷中拆遷人和被拆遷人發生爭議后,就補償安置協議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的活動。這種方式快速、簡便,對于拆遷人來說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途徑。但事實上,強勢群體在有意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來發出一種命令,評估價多少,行不行,不行就強拆的背景下,弱勢群體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沒有太多商量的余地,公民的合法財產任人宰割成了無奈的現實,否則給冠以“釘子戶”的道德輿論,而拆遷人的一些胡作非為卻成了公開的秘密。
2、上訪。
在中國的獨特文化背景下,通過上訪尋找“青天大老爺”幫助自己,可能是90%以上的百姓首先想到的解決糾紛的方式,無論教育背景、城市農村,幾乎這成了人們的一種本能反應。上訪其實是一個促使行政機關內部糾錯的過程,而往往做出行為的行政機關和接受信訪的行政機關同是一個機關或者同屬一個政府領導,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的解決是不難預知的。
全世界獨有的中國《信訪條例》的出臺,明確了信訪人享有以下主要權利:依法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權利;依法信訪不受打擊報復的權利;就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提出信訪事項的權利;事實清楚、法律依據充分的投訴請求得到支持的權利等等。這些權利能夠實現嗎?天知道。遭遇房屋拆遷時,在上訪過程中,沒出家門被攔截回家的有之,辦個“學習班”接受“培訓”的有之,到北京上訪被地方政府的駐京辦事處召回的有之,毒打的有之,住到賓館以為萬事大吉結果“深夜敲門”的有之。
3、向行政機關、監察部門和人大的申訴救濟。
首先是向政府系統的行政監察部門申訴救濟。 這種救濟途徑,相對人只能就行政違法、侵權的行政工作人員請求為之一定處理,如行政紀律處分,監察機關不能直接撤銷、變更一個具體行政行為,也不能裁決予以賠償,此種救濟屬于行政系統內部的救濟。
其次是向人民代表大會申訴救濟。但是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只限于重大決策和立法活動,是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較少。對于行政機關的重大行政政策的失誤或立法與憲法、法律抵觸,可以撤銷或改變,或責令行政機關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對于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造成的損害,相對人一般只能采用其他救濟途徑請求救濟。再次是復議救濟。復議救濟是指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其設置的專門機構申訴,請求救濟。
復議救濟是功能較完備的救濟途徑,復議機關在查明事實、判明責任的基礎上,可以撤銷一個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使其違法行為效力消滅,恢復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可以變更一個不當的行政行為,使相對人獲得合理的權益或消除相對人所承擔的不合理的義務,使具體行政行為對相對人的影響恢復正常;可以責令行政機關就損害后進行經濟賠償,使相對人的物質損失或精神損害獲得補救。因此復議救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救濟手段。
4、司法途徑。
行政訴訟法頒布于1989年,歷時20年,在對行政相對人的保護上已經日益完善,隨著中國法制的不斷健全,依法治國和執法為民的思想已經日漸深入人心和政府機關。因此,當權利受到侵犯時,采用司法救濟會更加符合社會的發展趨勢,權利也更容易得到保護。
另外,運用司法途徑進行維權,使權利能得到更徹底和根本的維護。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法律已經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運用法律手段得到的保護就等于有了國家強制力的保護,權利的保護當然會更徹底更有保障。但是在房屋拆遷案件中,可能遭遇到不好立案,立上案了由于行政干預司法致使法院審理過程不能保持獨立。古今中外,正義壓倒非正義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底氣,我們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訴訟的含義
訴訟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解決訟爭的活動。平等主體當事人之間發生經濟糾紛提起訴訟,適用《民事訴訟法》解決紛爭。1991年4月9 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歷經2007 年、2012 年、2017 年三次修正的《民事訴訟法》是民事訴訟活動進行的法律依據 。
訴,是指告訴、申訴、控告意思和行為。
訟,是法律行為,訟是指要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如;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就是“打官事”。
訴訟程序是在訴訟和司法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法定順序、方式和步驟。
訴訟的功能不僅限于對過去發生之歷史事實的發現,而更要通過訴訟的過程建立起過錯與責任、犯罪與刑罰之間的聯系,從而向公民傳遞一種應當如何行為的信息,追究責任。
在法治社會里,我們既要知法懂法,也要遵紀守法,也要學會利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懂得維權是社會公民進步的標志之一,很多公民習慣了壓制,忍受,不習慣奮起反抗通過訴訟維護自身權益。這是我們現在法律普及里比較欠缺的一部分。
除了訴訟,如何追收欠款
不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說能治好卻沒治好,醫院算不算欺詐
2021-01-02行政訴訟律師費多少錢
2021-03-20公司股權變更后多久可再次變更
2021-01-31合同邀約能否成為商業秘密
2021-01-28連帶責任多長時間就沒有了
2021-02-27交通事故后起訴保險公司時效是多久
2021-01-29認定違建的主體是誰
2021-01-25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2020-12-08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被正式批捕就一定會判刑嗎
2020-12-26民事訴訟主管的標準及范圍是什么
2021-02-25交通事故調解不成功怎么辦
2020-11-21個人征信失信會影響子女嗎
2020-11-09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人死亡后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0-11-26雙方同意斷絕關系合法嗎
2021-03-04兒子沒能力贍養老人怎么辦
2021-01-15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公司正常清算人員如何處理
2021-02-21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的三個難點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