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在確定某個主體有違法情況時會繼續審查主體是否存在不能被處罰的特殊情況,如果有的話就只能放棄對其進行處罰或者只是經過嚴厲的教育之后就結束行政工作,但是如果確定了不予行政處罰的話還是有必要出具相關的決定書以便用文書確定。下面來看看具體的內容。
一、不予行政處罰要出具決定書么?
不予行政處罰案件應當出具決定書并告知當事人。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有3種情況可以不予處罰: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違法行為輕微并經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這3種情況都以當事人違法為前提,只是由于當事人符合法定的其他條件才不對其實施行政處罰。雖然工商機關未對其進行行政處罰,但畢竟將當事人的行為定性為違法,當事人完全有理由認為工商機關對其行為性質的認定錯誤而進行復議或訴訟。即使當事人對工商機關的定性無異議,也不能排除當事人認為處罰程序失當的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當事人有可能主張處罰程序失當造成當事人精神或物質利益受損。因此,根據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即使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仍然有必要制作相關法律文書告知當事人。
相關知識:
行政主體通過調查、取證,且聽取了被指控人的申辯后,如審查確認違法事實確實存在,且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即可依法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如認為違法行為不存在或被指控的事實不能成立的,則不得給予行政處罰,應制作撤銷案件決定書;如被指控人確實有違法行為,但情節顯著輕微,依法可不予行政處罰的,可作出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如認為被控人不僅有違法行為,且該行為已構成犯罪的,則應將有關材料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應制作移送案件(線索)決定書。
法律依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八條
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綜上所述,如果行政機關確定了公民的違法并沒有嚴重到必須要處罰的地步或者說受罰的主體是在法律的特殊保護之下的,就會直接撤銷處罰或者直接作出不予處罰的決定,并且需要制定相應的文書來通知當事人最后的處理結果以免產生行政糾紛。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醫療糾紛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哪些
醫療糾紛的行政處罰的種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醫院突發心梗死了怎么賠償
2020-11-23拆遷安置房可以貸款嗎
2021-02-25打騷擾電話觸犯法律嗎
2021-01-13商標被部分駁回如何處理
2020-11-20同居期間的財產如何分配?
2021-01-26沒拿房子抵押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3-25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申請強制執行費用多少
2021-03-25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人性化的意外保險怎么賠付
2020-11-27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3-09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