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前的社會相比如今已經有更多的公民敢于為了自己的權益提起相應的行政訴訟并且要求政府針對自己的損失進行賠償,但是在行政訴訟中也應當像其他的訴訟一樣有客觀證據來輔助事實的效力,下面一起來看看行政訴訟證據的時效是多久?
一、行政訴訟證據的時效是多久?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 對于案情比較復雜或者證據數量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前向對方出示或者交換證據,并將交換證據的情況記錄在卷。
第三十七條 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人民法院對于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應當組織當事人在答辯期屆滿后、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第三十八條 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并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準許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
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如果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不足,人民法院有權要求補充證據。但在特殊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需要由人民法院收集和調查的證據,主要有兩類:一是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供了證據線索,但無法自行收集而申請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二是當事人應當提供而無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
二、舉證期限屆滿后能否補充證據
《行政訴訟法》第33條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按照“先取證,后裁決”規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只能由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證明。如果被告在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以后還需要補充調查收集證據,恰恰說明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遵循“先取證,后裁決”的規則。被告舉證應當在法定的舉證時限屆滿以前完成,而不能在舉證時限屆滿以后再補充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釋》第28條的規定中,該條款第(一)項的規定并不屬于補充證據,因為被告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證據,只是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而已;至于第(二)項的規定,屬于可以補充證據的特殊情形。當原告在訴訟過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這時應當給予被告行政機關收集作為反證的證據的權利。當然,被告在此情況下補充證據,仍然需要取得人民法院的同意。
綜上所述,只要是訴訟中所需要的證據都應該及時收集完整后在庭審之前就上報以保證法官會采取,但是證據的效力也是受到了時間的限制而不會允許當事人在事后繼續要求審判的延續。
新民訴關于舉證期限的兩種確認方式
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多久?
民事舉證期限有多久,證據交換的時限規定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孕婦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12女職工生育保險報銷手續是什么
2021-02-14法律援助案子需要辯護證嗎
2021-01-02車輛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14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遺囑財產需要交納繼承稅嗎
2021-02-25沒領結婚證的婚姻關系如何了斷
2021-02-22婚姻自由原則的內容
2021-01-18車被盜后撞死人,我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29房屋抵押擔保有時效性嗎
2021-01-02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住宿時顧客車輛被盜老板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2股份公司章程是否需要備案
2021-02-17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如何簽訂保險合同,怎么看懂保險合同
2020-11-20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副駕駛人員跳車身亡保險公司應按照什么標準賠償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