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分紅權而言,股東可將自己在特定期間(包括公司存續期間)內的分紅權讓渡給他人。例如,股東可與他人達成協議,將自己的全部分紅或分紅中的特定比例轉讓(包括贈與)給其他股東或股東外的第三人。分紅權具有雙層涵義:一是抽象股東資格中的特定權能,即抽象的期待權;二是經由股東會分紅決議而轉化為債權的民事權利。雖然從理論上說,股東有權處分雙層涵義上的分紅權,但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紅權僅限于債權化的民事權利。
就表決權而言,股東也可將自己在特定期間內的表決權讓渡或處置給他人(包括設定表決權信托)。根據新《公司法》第43條,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可見,股東雖然持股比例高、但表決比例低,或當事人雖貴為股東、但不享有表決權的現象均屬正常。當然,表決權的買方(包括受托方)在行使表決權時應依法行事,恪守誠實信用原則,其行使的表決權不得逾越有權處分股東的表決權范圍。
實踐中,有些控制股東將其出資取得的部分股權贈與對公司具有特殊貢獻的高管或技術骨干,同時明確此種股權的受贈人只能行使分紅權,但不得享有表決權、轉讓權,此類股權亦不得繼承。此種做法中的贈與財產與其說是股東資格或股權,不如說是股權中的分紅權;至于股權中的其他權能仍然操諸贈與人之手。這一做法應屬有效。至于此種做法應載明于公司章程,抑或贈與人與受贈人之間的協議,均無不可。
并非所有股東權利皆可自由讓渡。股東依新《公司法》第35條享有的優先認繳出資權即其適例。該股東權利的行使以股東資格存在為前提,倘若第三人不存在股東資格,則其是否有權優先認繳出資有賴于其他股東是否同意。股東代表訴訟提起權也不得脫離股東資格而轉讓。因為,新《公司法》第152條規定的股東代表訴訟提起權亦以股東資格之存在為前提。第三人既缺乏股東資格,自然無權提起股東代表訴訟。此外,禁止股東代表訴訟提起權之單獨轉讓有助于預防不肖之人濫用股東代表訴訟對公司或他人“敲竹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出國簽證辦理步驟有哪些
2021-02-01涉外撫養收費多少錢
2021-01-14死緩可以減刑嗎
2021-01-102020年侵害姓名權應負什么責任
2021-01-01公司法和企業法有什么區別
2021-02-06交通事故怎么界定
2020-12-13如何單方解除合同
2021-01-15婚內協議效力與離婚賠償
2021-03-14家暴離婚具體怎樣賠償
2021-02-17涉外合同如何確定應訴管轄
2020-12-18交通事故中能扣車多久
2021-02-24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兒童游泳館溺水責任在誰
2021-01-17交易失敗是否還交中介費
2021-01-22哪類集資房能夠轉讓
2021-02-25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什么是保險合同的本質特征
2020-11-14保險合同糾紛的產生是保險案件訴訟的前提
2020-11-21從事保險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