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產股東派生訴訟有什么相關規定?
我國新修訂的《公司法》第152條規定了股東派生訴訟制度,賦予股東提起派生訴訟的權利。股東派生訴訟的規定,將對提高我國公司治理水平、保護中小股東利益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過從實體與程序方面解析新《公司法》第152條,以加強股東派生訴訟在司法實務中的可操作性。
新《公司法》第152 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情形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情形的,前述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前款規定的股東書面請求后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前款規定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股東可以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從我國新《公司法》第152條來看,股東派生訴訟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訴訟的原告
無論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股東派生訴訟的原告必須是股東,即原告在提起和維護派生訴訟時必須始終具有股東身份。各國《公司法》均對原告股東的資格規定了一些限制。我國新《公司法》的第152條也作了這一方面的規定:(1)持股時間合格: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180日以上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東。為防止惡意競爭者出于干擾公司正常運營之目的,而在侵害公司行為發生后受讓公司股份、專營訴訟,我國導入英美立法中的“當時股份擁有原則”,將原告限定為其所訴過錯行為發生時即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東。(2)持股比例合格:我國1993年實施的《公司法》規定,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東有臨時股東大會的召集請求權,這通常被認為是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一項保護性規定。新《公司法》的第152條將持股比例規定為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這一規定確保提起此種訴訟的原告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較好地保護了中小股東權益。
2、訴訟的被告范圍
派生訴訟中被告的范圍,主要有兩種立法方式。一種為自由式,如美國,法律不限制被告的范圍,由原告決定。另一種為限制式,如日本將被告限制為:公司董事、監事、發起人和清算人,以及就行使決議權而接受公司所提供利益的股東,和用明顯極為不公正的發行價格認購股份者。臺灣地區關于派生訴訟種被告的范圍更窄,其《公司法》第214條僅規定為公司董事。而我國新《公司法》第152條規定“有本法第150條規定情形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他人”為股東派生訴訟中的被告。這一規定既考慮了我國現實的國情,又體現了對國外立法的合理吸納。
3、訴訟的前置程序
對于股東提起派生訴訟的前置程序,各國立法都作了相應的規定。縱觀兩大法系國家的《公司法》,這些前置程序主要有:對公司提出正式請求或通知和訴訟費用擔保等。股東派生訴訟是一種代位訴訟,是作為原有公司內部監督制度失靈的補充救濟設計而存在,因此其適用的前提是公司內部救濟手段的用盡。我國新《公司法》對該種訴訟的前置條件亦規定了對公司提出正式請求或通知的原則: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請求之日起30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適格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只有符合以上規定,股東才能提起派生訴訟。這樣可以盡量維護公司正常的運營,給公司相關機關一個履行職責的機會,并通過程序緩沖,給股東更多的思考空間,使訴訟更趨理性化,過濾不成熟的訴訟,避免公司相關機關隨時處于訴訟威脅的境地。但是,對于什么是“情況緊急”?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普遍認為在以下情況下原告股東可以不必經過前置程序直接提起派生訴訟:(1)因等待法定期限將給公司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2)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全部或過半數均為加害人;(3)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等在所訴過錯行為人的控制之下;(4)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等否認所訴過錯行為的發生;(5)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等已批準過錯行為并已實施;(6)其它情況緊急,不需經過前置程序的情形。
一般來說小型股東和中型股東的權益非常難以保證,且很有可能會被大股東出賣公司相關利益,將公司進行賤賣,在這個時候小型股東和中型股東可以聯合起來以自己的名義來對公司的管理人員,大股東進行起訴,以此來保證公司最后的相關利益。
股東退股有哪些條件
公司法股東強制退出的方法有哪些?
經理以公司名義為股東擔保,公司是否擔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故意傷人立案后要怎么處理
2020-11-22雇員有重大過錯侵權如何賠償
2020-12-24勞動法辭退孕婦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2人身損害賠償墊付后如何追償
2020-12-27什么是殘廢等級
2020-12-14董監高損害了公司利益怎么辦
2021-01-06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如何限制出境
2021-02-05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
2021-01-23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020-12-15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旅行社責任險條款簡介
2021-01-30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在不同保險公司投保人身意外和重大疾病險,如何理賠
2020-12-07國家土地承包年限
2020-12-14代為償還土地出讓款的還款協議是否有效
2021-01-23房屋拆遷補償該如何抉擇,可以要求在原有地段置換房屋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