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在找工作時,通常會考慮薪資的高低、是否享有帶薪休假等福利待遇、用人單位是否代繳五險一金等,為了更好的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國家立法機關更是出臺了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很多朋友反映,由于自己不懂得法律知識,因此不了解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如何解讀,故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下列相關信息。
一、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一條 為了實施《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以下稱用人單位)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職工連續工作滿12個月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
第四條 年休假天數根據職工累計工作時間確定。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工作期間,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視同工作期間,應當計為累計工作時間。
第五條 職工新進用人單位且符合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當年度年休假天數,按照在本單位剩余日歷天數折算確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規定的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剩余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
第六條 職工依法享受的探親假、婚喪假、產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以及因工傷停工留薪期間不計入年休假假期。
第七條 職工享受寒暑假天數多于其年休假天數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確因工作需要,職工享受的寒暑假天數少于其年休假天數的,用人單位應當安排補足年休假天數。
第八條 職工已享受當年的年休假,年度內又出現條例第四條第(二)、(三)、(四)、(五)項規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
第九條 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并考慮職工本人意愿,統籌安排年休假。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跨1個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征得職工本人同意。
第十條 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于應休年休假天數,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第十一條 計算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日工資收入按照職工本人的月工資除以月計薪天數(21.75天)進行折算。
前款所稱月工資是指職工在用人單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前12個月剔除加班工資后的月平均工資。在本用人單位工作時間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月份計算月平均工資。
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實行計件工資、提成工資或者其他績效工資制的職工,日工資收入的計發辦法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前款規定的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已過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當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數。
用人單位當年已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應休年休假的天數不再扣回。
第十三條 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約定的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規定的年休假天數、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高于法定標準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有關約定或者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勞務派遣單位的職工符合本辦法第三條規定條件的,享受年休假。
被派遣職工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無工作期間由勞務派遣單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的天數多于其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少于其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的,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應當協商安排補足被派遣職工年休假天數。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監督檢查用人單位執行條例及本辦法的情況。
用人單位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條例及本辦法規定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正的,除責令該用人單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外,用人單位還應當按照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數額向職工加付賠償金;對拒不執行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賠償金行政處理決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六條 職工與用人單位因年休假發生勞動爭議的,依照勞動爭議處理的規定處理。
第十七條 除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外,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依照本辦法執行。
船員的年休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執行。
第十八條 本辦法中的“年度”是指公歷年度。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二、讀該實施辦法的重點解讀
(一)實施辦法》是專為機關事業單位以外的用人單位、勞動者量身定制
國務院2011年12月頒布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其適用范圍包含了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并要求人事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制定實施細則,但在2008年2月15日只有原人事部發布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而對機關事業單位以外的職工并未作相應規定,這也是在后來給業界稱為《條例》實施難的爭論導火線,筆者認為為什么不對機關事業單位以外主體去規范其原因可能有三。
1、機關事業單位與其他用人單位性質特殊,立法機關很難在一個法規里面同時對兩個完全性質不同的主體進行規定,即是規范也可能會因顧此失彼而使法規前后矛盾。
2、考慮《條例》是在《勞動合同法》施后才頒布的,而當時用人單位對《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呼聲一片,要求立法機關修改《勞動合同法》,國家在對《勞動合同法》實施過程中對經濟影響有多大不清楚。這也是后《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出臺為什么一拖再拖的原因之一,因此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宣傳稱是《勞動合同法》的配套法規《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的實施辦法的出臺也只能往后延期。
3、《條例》作為勞動合同法的配套法規,第一次以行政法的形式規定用人單位對連續工作滿一年的勞動者可以享受帶薪年休假,雖然在此之前也有一些用人單位已參照國發電[1991]2號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職工休假問題的通知》第四條實行過,但由于當時并無相關具體法規規定。各地用人單位執行并不一致。同時《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給企業帶來用工成本的增加,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想留給企業一個新法規實施的適應期。
(二)進一步明確“連續工作滿一年”及“累計工作”的界定
1、《條例》在第二條“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未明確用人單位對連續工作1年是怎樣去界定,即對勞動者連續工作滿一年從什么時開始,是從勞動者進入用人單位工作日開始,還是勞動合同簽定日還是從勞動者能證明的第一份工作開始?此前《條例》并沒有明確,給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理解上帶來分歧,從而日后也會因此引發一些勞資爭議,針對此《實施辦法》對“職工連續工作滿一年”作了規定,指職工連續工作滿12個月以上的,即勞動者只要連續工作滿12個月以上的,在用人單位就應該讓勞動者享受帶薪年休假的福利。
2、在《條例》中多處提到“累計工作”但未對勞動者累計工作怎樣計算及勞動者在上一家單位的工齡算不算累計工齡,一度成為用人單位爭議的焦點。《實施辦法》對此作出規范,即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工作期間,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視同工作期間,應當計為累計工作時間。
(三)《實施辦法》對在1天
《實施辦法》針對年休假折算不足一整天或企業實際休假天數大于年休假天數的作出規定:
①對新進人員按在本單位剩余日歷天數折算,折算后天數如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②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并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③用人單位當年已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應休年休假的天數不再扣回。
④勞動合同、集休合同約定的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規定的年休假天數高于法定標準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有關約定或規定執行。
(四)年休假安排企業說了算,勞動者不愿休年假的,用人單位不須支付未休年假工資
《實施辦法》規定年休假的按排由企業根椐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并考慮職工本人意思,統籌安排。
1、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于應休年休假天數的,應當在當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按照其職工本人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2、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假,但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不支付日工資收入300%的未休年休假工資,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五)未休年假工資折算基數不含加班費
《實施辦法》在對用人單位折算未休年休假工資基礎在原有工資總額概念上有所突破,在《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中對工資的規定一般是依國家統計局1990年第1令《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作為規3 范,該規定對工資總額的規定是指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而《實施辦法》在對職工月工資規定時在原統計局工資總額的基礎上作了突破,將加班費部分從中剔除,有可能是因《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用工成本的提高而給予照顧的考慮。未休年休假工資計算規定如下:
①日工資收入指職工本人的月工資除以月計薪天數(21.75天)進行折算。
②月工資指職工在用人單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前12個月剔除加班工資后的月平均工資。工作時間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月份計算。
才可以享受帶薪休假的權利。該辦法規定,對于自己放棄休假權利的,用人單位不必支付未休年假的工作,但若是用人單位剝奪了勞動者休年假的權利,則應該按照勞動者平常工作的三倍支付其工資。
女工產假是帶薪休假嗎
退休人員是否享受年休假,退休人員可以有年休假嗎
法定年假多少天,休假條例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養豬場污染如何處罰
2021-03-11怎樣判斷既定事實婚姻
2020-12-08個人房屋抵押合同怎么寫
2020-11-14掛牌和上市是什么意思,二者有什么區別
2021-01-01離婚自由的保障措施有什么
2020-12-07交通事故起訴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3婚前協議在哪里公證
2021-02-02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老人死后農村股份誰繼承
2021-01-14勸退包括辭退嗎
2021-03-09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安置房沒有房產證可以贈與給兒子嗎
2020-11-30唯一住房被認定為危房有補貼嗎
2020-11-29勞務合同簽競業限制嗎
2021-03-23調崗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3-15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意外保險條例的保障范圍
2021-03-24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