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執行裁定書有誤怎么辦
執行栽定錯誤,可以走審判監督程序來糾正。
《民事訴訟法》規定,各級人民法院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由本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啟動再審程序。當事人也有權對生效的判決、裁定申請再審。執行過程中作出的裁定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部分,只要是在訴訟過程中作出的裁判,如果確有錯誤,人民法院都有審判監督的權利。
首先,民事再審程序是人民法院對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再一次進行審理的程序。再審程序包括再審程序的啟動和再審程序的審理。就民事訴訟而言,具有審判監督權的機關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其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只能通過人民法院決定再審。再審程序是后續程序,它可以改變原來生效的裁判。而訴訟中的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應維持到生效的法律文書執行終結時止。
其次,執行程序同樣是民事訴訟中的法定程序,民事強制執行是法院的一項重要職能,是國家司法權的體現。執行程序既然是人民法院審判權的必然延伸,當然是審判監督的范圍、也必須接受監督,法律規定的裁定,并不僅指審判過程中的裁定,也含執行過程中的裁定。
第三、審判監督程序,除了糾正審判過程中的錯誤外,同樣是對人民法院因強制執行行為侵害執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時設立的一種補救制度,為強制執行過程中的錯誤執法行為提供了補救的機會和方法,也為司法機關嚴肅執行,公正執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只有適用審判監督程序,才能糾正人民法院因具體執行錯誤或者執行措施不當,致使當事人或案外人的利益損失時,依據有關法律規定予以矯正,從而使當事人或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得到補救。
第四、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對山東省高院《關于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如發現確有錯誤應按何種程序糾正的請示報告》函復,只答復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訴前保全裁定和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撤銷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后,裁定撤銷原裁定。雖然法律沒有對此作出具體的操作程序,依據《民事訴訟法》之規定,申請人對執行裁定申請再審,由立案庭復查,認為原執行裁定可能有錯誤的裁定中止原裁定的執行,進入再審。但再審程序時應考慮執行程序的特點,不采取開庭審理(因開庭是法庭針對雙方當事人),而應用聽證形式。將再審申請書副本送達給相應當事人,在聽證時進行舉證質證,讓當事人在聽證時充分陳述自已理由的機會。聽證應公開,簡便易行,合議庭評議后,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的決定,合議庭必須執行,撤銷原裁定,另行作出的新的執行裁定這樣對錯誤的執行裁定再審時更能凸現司法的嚴謹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棚戶區改造項目中的模擬拆遷什么意思
2020-11-13開成人用品店需要什么證件
2021-01-15審計報告錯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1-02-21有營業執照無食品流通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05雇傭工人受傷沒有合同老板不承認怎么辦
2021-02-23繼承權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07ETC欠費超30日將上報個人征信嗎
2020-11-11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020-12-29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2020-12-26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承擔被保險人的連帶責任嗎
2021-02-13財產保險索賠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