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的概念是什么
關于股權概念的解釋,以往理論界主要存在以下四種代表觀點:
1、所有制說。所有制說是我國特定經濟階段的產物,是在特定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產物。該說法觀點雜亂紛紜,包括“所有權經營權說”、“雙重性說”、共有性說、“社員權說”等等諸說。
(1)所有權經營權說。該學說認為股東對公司享有所有權,繼而享有經營權。當時體制造成所有者擁有企業的核心權力,即國家、集體所有壟斷地位,后因與社會發展呈現出不適應趨勢,繼而產生為經營權所有權相對分離的“兩權分離理論”。當時股權理論的中心出發點是國家本位主義(即政府本位),其以國家所有權和法人所有權區分,而不是個體本位法。這種理論已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隨著社會發展將被淘汰。
(2)雙重性學說。該學說認為公司和股東都有所有權,公司在商品經濟社會之所以能夠保持久遠發展的生命力,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所有權的雙重性結構。其理論結構就是股東憑借其所有權促使自益權和公益權發展,公司憑借其所有權依法進入民事流通渠道享有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很顯然,上述理論違背了大陸法系的物權法中“一物一權”基本原則。
(3)共有性學說。該學說認為公司的全部財產是法人一人所有,所有權人是公司和股東共同組成,行使所有權由公司和股東共同行使。這種理論觀點使得所有權權屬混淆,公司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受阻,也違反了法人是以其財產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的概念定位。
(4)社員權學說。該學說認為股東是基于其營利性的出資團體的社員身份而享有的權利,故屬于社員權的范疇,股權是綜合性權利,既有財產性的獲取股息分紅的權利和公司解散時取得剩余財產的權利,又有非財產性的表決權等權利,性質上是具有社員權利。該學說被認為是大陸法系對股權性質的通說。但實際上社員權的很多內容與公司制度并不相符。西方國家的社員權解釋源于對公益社團法人和合作社社員權利之解釋。社員權具有嚴格的身份性質,取得社員資格才能享有社員權是前置條件。在公益性社團中,社員資格的取得并不一定以出資為條件,有的是取決于社員的身份或地位。在合作社中,盡管交納社股為取得資格前提,但其合作互助性質決定了社員權也是按社員資格人頭享有,與社員出資額大小無關緊要。德國民法典第38條規定了社員權不得轉讓和繼承,不得委托他人行使等條文。大陸法系國家一般性規定了社員權不可轉讓性。因此社員權沒有資本性和資本的流通性,而股權隨股市具有極快流動性和資本表現性質。社員權學說是以公司為社團法人為前提,公司要有二名以上股東,隨著立法發展和一人公司的產生以及我國的國有獨資公司存在,顯然將股權解釋認定為社員權明顯牽強附會。
2、債權學說。該學說認為股權自公司法人資格取得之日起,股東對公司的權利僅是收益權即按時拿股息和紅利,這是股東的所有權向公司債權轉化,公司作為所有權的唯一主體,完全按照自己意志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公司的財產,而不必受股東的左右和控制。股東也只是關心到期的股息和紅利是否拿到,無意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決策。隨著公司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分開,股權已演變了純粹反映債權的關系,股票成為債的憑證。從發展趨勢來說,股票和公司債券區別也越來越小,股東的收益權可成為一種債的請求權。從這層意義上說股權又有某些方面的請求權特征,但請求權并非債權所獨有,物權也存在。所以筆-者認為該學說不僅與公司法規定股東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參與和制約相互矛盾,而且無法解釋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關,尤其是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和制約。
3、股東地位學說。該學說認為股權既非物權、債權、專項權,而是因股東投資所獲得的多種權利和義務的集合,不能用單一權利來說明,股東因認購股份而產生股權,而股份所表現的是股東的法律地位,這種地位直接決定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故股東股權實際上反映的就是股東的地位。股東地位學說是日本學者提出的,認為現代社會是權利本位的社會,權利運行和轉化無不在社會各方面發生,在公司制度上,投資人因投資導致原先財產權利轉化為股權,原來財產權利不復存在,投資人從而享有新產生的股權,成為公司的股東,因此股東地位是基于股權的產生而形成,股權決定了股東地位,股東地位反映了股東享有的股權。筆-者認為該學說不能全面反映股權的性質。
4、股東獨立權利學說。該學說認為股權就是公司法所規定的,股東因直接投資創辦公司而享有的一種獨立權利,它是有出資的財產所有權轉化而來,是符合權利法定原則的。筆-者認為該學說強調法定權利而忽略了股東出資自由權。
依據中外學者對股權認定的各種觀點及其分析,筆-者結合現在股權客觀規定,認為過去的各種觀點均有其時代的局限性,有其階層、階級性,股權絕對不能僅僅用所有制、債權、社員權角度等等來說明其內涵、外延所包含的內容,筆-者試從以下幾個角度對股權概念作一淺顯解剖:
1、股權是一種法律規定和確定的權利。
我國公司法第4條規定:“公司股東作為出資者按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公司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公司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于國家”。可以認定股權是股東作為出資的財產權,出資前是股民個人所有的財產,同時在未出資前股民享有絕對意思自由支配的權利,一旦投資于公司就成為該公司股東,受公司章程約束,享有公司章程規定的權利,同時履行公司章程規定的義務。因此筆-者認為股權系所有權范疇,受民法和特別法調整(指公司法、及有關股票、相應公司章程、規章)。但不能等同于財產權,也不能脫離財產權,兩者具有不可分割性。
2、股權是一種財產性質的權利。
眾所周知,財產權是以財產(金錢、財物等物質)為標的,以經濟利益為內容的一種從屬于所有權的物質權利。所有權具有對象屬性,成為股權的財產必然性地為具體主體所有的才能夠成為股權。在我國特定時期,較多學者認為股權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集合,是不能夠反映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股權所體現的內在涵義。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財產所有權的主體與過去相對照,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過去財產主體表現為國家和集體所有制,私有制屬于社會主義經濟補充。現階段經濟主體呈現多元化主體,包括國家、集體、私營、外國經濟財團、外國人私營、社團、個體戶、國際經濟組織等,從而表現為股權的主體屬性多元化。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達的今天,公司經營職權制度化、法規化,也不再是過去所有權和經營權混合不清,職責不明的局面,股權內在屬性與過去相對比,也有具體化的變革。再次,投資入股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財產的利益性。財產利益性表現為財富的增值、擴大化,即股東對財產利益化的最大追求,到財產所有者手中稱之為收益權。相反如果說投資入股目的沒有企求增值、收益,股東也不會冒險投資。故筆-者認為股權最大的本質核心應當是財產利益追求。股權具有財產權的性質并且系其本質屬性,這是股民將財產作為投資作資本收益的目的所在。
投資者在選擇股權投資方式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了解市場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如需更詳細了解,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的律師,我們將為你解答各種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反擔保)協議書
2020-12-31事故中的重傷如何認定
2021-03-06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護工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注冊倉單
2021-02-02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勞務派遣國外生病死亡如何賠償
2020-11-25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有哪些
2020-12-23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保險代理人對保險經紀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6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澄海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