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和股東徹底分離是公司取得法人獨立資格的前提,也是股東有限責任原則的基礎。這種分離不僅表現在公司財產和股東財產的徹底分離,而且表現為股東遠離公司的經營管理,股東的財產權和公司經營權徹底分離。⑥但實踐中公司與股東財產混同、業務混同從而造成人格混同的情形比較嚴重,公司雖在法律上具有獨立的人格,但公司的人格只有象征意義,實際已被股東控制。財產混同主要表現為股東的營業場所或住所完全一致,公司帳簿與股東帳簿不分或合一,公司與股東的資本或其他財產混合等,易使公司財產被股東非法轉移、私吞,影響公司對外承擔責任的物質基礎。業務混同主要表現為公司與股東從事同一業務活動,公司業務以股東名義進行,交易對方分不清究竟是與公司本身還是與股東發生交易。當公司與股東間發生全部的財產或業務連續性混同時,不僅嚴重地背離了公司與股東分離原則,而且也導致公司與股東人格差別客觀上不明了,財產的獨立化程度與權利義務歸屬點的法技術不對稱,法人獨立存在的根據喪失,⑦故應揭開公司面紗,還其不具備法人獨立人格特性的本來面目,視公司與股東為一體。現實生活中,人格混同現象主要有下面幾種:1)母、子公司間的人格混同。《有限責任公司規范意見》第七十七條規定:"一個公司對另一個公司(企業)的投資額達到控股時,該公司即成為母公司,被控股公司(企業)即成為該公司的子公司(企業)。該子公司(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由于母、子公司間存有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子公司雖系獨立的法人實體,但沒有自己獨立的財產,故很難保證其自身意志的獨立性,據此,可從維護公平原則出發,否認子公司的法人人格,把子公司與母公司視為同一人格,由母公司直接對子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2)企業相互投資引起的人格混同。《股份有限公司規范意見》第二十四條規定:"一個公司擁有另一個企業10%以上的股份,則后者不能購買前者的股份。"之所以這樣規定,主要是為了避免交*持股引起的控股問題。因為在相互持股的情況下,一方所持有的對方的一部分股份很可能就是對方出資給自己的財產,如該部分股份達到了控股程度,則表面上看似乎是二個相互獨立的企業,但實際上已合為一體,從而產生公司與股東人格混同。
(3)姐妹公司間的人格混同。一人出資組成數個公司,各個公司表面上是彼此獨立的,實際上它們在財產利益、盈余分配等方面形成一體,董事、監理相互兼任,且各個公司的經營決策等權利均由投資者一人掌握。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拆遷凍結的最長時限是多久
2020-11-19公司墊付醫藥費的是否需要償還
2021-03-19死刑怎么才能改刑
2021-03-04交通事故如何認定全責
2021-02-02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哪些交通事故會扣車
2020-11-15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工作地點和用工單位改變可否賠償
2020-11-08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深圳補交社保勞動仲裁能補幾年
2021-02-04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車著火了保險怎么處理
2021-03-18互聯網保險是什么
2020-12-23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責
2020-11-24保險費的特性有哪些
2021-02-20土地承包經營權適用什么法律
2021-01-06土地出讓審批手續有哪些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