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益平衡與法的價值取向
一般而言,利益(interest)是對人需要的滿足,需要是形成利益的根本前提。利益是人類社會中個人和組織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因,是社會領域中最普遍、最敏感同時也是最易引起人們關注的問題。《史記》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1]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2]恩格斯指出:“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3]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霍爾巴赫也明確提出:“利益就是人的行動的唯一動力”。[4]在現代社會,由于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利益關系的復雜化,各主體之間利益的對立和沖突在所難免。利益沖突是由一定的利益差別和矛盾引起的。它具體表現為利益主體基于利益差別與利益追求而產生的利益爭奪與糾紛,是利益主體之間存在的利益矛盾的激化形態。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廣泛的利益沖突。由于利益在本質上根源于一定的社會物質生產關系,因此人們對利益的追求都是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實現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人是自利的產物。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難免會與他人的利益或者與公共利益發生矛盾,利益沖突的根源就在于有限的社會資源難以滿足不同的社會利益主體的無限需求。[5]利益平衡是指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方法,對各種存在差別與沖突的利益進行協調使之達到相對均衡的狀態,這是社會整合與和諧的關鍵。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利益關系之中的,社會是在多元的利益沖突與協調中前進的。人類之所以能夠在這種充滿沖突的利益關系中發展和進步,關鍵在于這種沖突的利益之間有協調的余地與可能,并且形成了利益平衡的理念以及建立了利益平衡的規則。有學者認為,自從人類有生產活動以來,利益平衡這一自然現象就一直存在著,深深地印在人類的腦海里,并逐漸地不知不覺地形成了利益平衡觀念。這種利益平衡觀念已經被人類所接受———即成為人類社會的公理。它會自然地運用到處理行為活動中去(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是與利益相關的),形成人類行為的利益平衡原則。以平衡原則為準繩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是尊重自然規律的表現,是正確處理行為關系的唯一方法。[6]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2-21特價商品不退換合法嗎
2021-03-07新婚姻法財產公證程序
2021-03-23行政訴訟法律適用規范的沖突問題包括什么
2021-02-20兒子不孝順父母怎么辦
2020-12-31偷圖紙涉侵犯商業秘密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05怎么寫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議書
2021-01-31離婚時未予分割的房產,復婚后該如何認定?
2021-03-03冒充軍官行騙怎么處罰
2020-11-29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能否要求重新仲裁
2020-12-13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農村征地對于沒有住房的村民怎么安置
2021-03-26怎么公示規章制度才利于舉證
2021-03-20競業限制單方簽字生效嗎
2021-03-05實習期沒轉正有補償金嗎
2021-01-30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勞動糾紛過多久失效
2021-01-16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