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上市公司股東解散怎么清算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7-01 · 811人看過

一、上市公司股東解散清算

最先見諸報端的是2010年12月24日刊登在《上海證券報》的《項目法人“掐點”清算自然人股東減持耍避稅財技》一文。此后,不時出現相同或類似觀點的文章解讀上市公司股東解散清算的動機。2011年3月21日《上海證券報》刊登的《丹甫股份的5家公司制法人股東“集體清算”或為減持避稅》一文認為,(自然人出資)成立項目法人(公司)入股擬上市公司,或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待其所持限售股解禁期滿即予解散并將所持股票確權至自然人名下……類似出于避稅等初衷的資本財技已漸為市場所常見。該文還引用了**文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侯*冬的分析佐證作者的觀點。侯*冬認為,公司制法人股東在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剛一解禁便遭遇撤資清算的命運,“這是為了規避公司制法人股東在資本市場套現時面臨的二次征稅問題。依據現行稅收規則,一般公司在減持上市公司股份獲得收益后先需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后再向個人股東進行利潤分配時還需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水平達到40%”。如何規避二次征稅問題?該文沒有細說。倒是2011年3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刊登的《**集團二股東遭清算13高管避稅有方》一文引用**華瑞中和會計師事務所胡*華的解釋給出了答案,即“現在他們將股份按比例分攤到股東個人賬戶中,就只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而2011年3月30日《信息時報》刊登的《解禁股東避稅各顯神通》一文,結合事例具體描繪了上市公司股東避稅路線圖。2011年10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刊登的《資本市場“稅”聲一片:A股“避稅”戲法》一文中,該文記者注意到一個新情況,那就是“在公司制法人股東減持套現稅收變化后,新上市的企業大多在上市前將股權轉到了個人名下,從源頭規避了二次繳稅”。上述文章紛紛被多家網站轉載,影響甚廣。

公司制股東在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剛一解禁即予解散清算或者在上市前就將股權轉到個人名下,是否能規避其在資本市場套現時面臨的二次征稅問題?要弄清這些問題,就必須對有關的企業所得稅法規和個人所得稅法規進行全面透徹地了解,而這恰恰為普通投資者所欠缺。

二、相關稅收規定

一般而言,企業在轉讓上市公司或擬上市公司股份獲得的收益,即財產轉讓所得,是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組成部分,應按2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其稅后利潤向個人股東進行分配時,根據《個人所得稅法》有關規定,對個人取得的被投資公司分配的利潤時,應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依20%的稅率征稅,這部分稅款由分配稅后利潤的公司代扣代繳;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應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依20%的稅率征稅。

《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企業應當在辦理注銷登記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稅務機關申報并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镀髽I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五條所稱清算所得,是指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者交易價格減除資產凈值、清算費用以及相關稅費等后的余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清算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60號)第三條第(一)款特別強調指出,全部資產均應按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第五條第二款還規定,被清算企業的股東分得的剩余資產的金額,其中相當于被清算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中按該股東所占股份比例計算的部分,應確認為股息所得;剩余資產減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額,超過或低于股東投資成本的部分,應確認為股東的投資轉讓所得或損失。

三、案例分析

對照上述規定,本文以**集團第二大股東**科技以兩種不同方式處置上市公司股票的納稅情況為例進行比較分析,看看按稅法規定應該怎樣納稅、能否靠解散清算避稅。為了便于比較分析,假定上市公司股東除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外,沒有其他資產和債務,除股票持有成本外,也沒有發生其他成本費用,更沒有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上市公司股東的投資者個人的投資成本與上市公司股東的持股成本總額相等。

如果,**科技在3月14日解禁當天以14.96元收盤價拋售2.1億股**集團股票,則股票轉讓收入將達31.416億元。這部分持股成本為每股1.36元,在不考慮證券交易印花稅和傭金的情況下,收益高達28.56億元。按25%的稅率計算,需繳納7.14億元企業所得稅。此后如果把21.42億元稅后利潤全部分配給個人股東(中國居民)時,還需按20%的稅率代扣代繳4.284億元個人所得稅。納稅總額達11.424億元,最后個人股東總計獲利17.136億元。

然而,如果通過清算的方式又該如何納稅呢?同樣按解禁日當天收盤價14.96元作為可變現價值,則清算所得為28.56億元,與拋售股票實現的收益金額相同。按25%的稅率計算,清算所得需繳納7.14億元企業所得稅。按可變現凈值計價的24.276億元股票,作為剩余資產分配給投資者個人,其中的21.42億元股票作為投資者個人的投資轉讓所得,同樣還需按20%的稅率代扣代繳4.284億元的個人所得稅。由于股票未拋售,不能產生相應的現金流,因而可能會出現沒有現金或銀行存款可供繳稅的問題。

作為剩余財產分配給投資者個人的股票,雖然已經過一次分配并已解禁,但其性質還是屬于限售股。以后投資者個人拋售這些股票,如果有盈利,根據《個人所得稅法》有關規定,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應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依20%的稅率征稅。如果出現虧損,說明股票作為剩余財產分配時股市行情較好,當時股票的可變現價值較高,白白多繳了部分(企業所得稅)稅款。

下面再來看看擬上市公司的公司制股東將股權轉到個人名下,按稅法規定應該如何納稅?能不能從源頭規避二次繳稅?

擬上市公司的公司制股東將股權轉到個人名下,如果是由于解散清算原因造成的,與公司制股東在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剛一解禁即予解散清算的稅務處理完全相同;如果是非因解散清算原因造成的,可再細分為直接轉讓股權和因資產重組等原因而處置股權兩種情況。直接轉讓股權的,應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確認為財產轉讓收入,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因資產重組等原因而處置股權的,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精神,確定轉讓股權的計稅基礎。如果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根據《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受讓股權的個人以后拋售這些性質屬于限售股的股票,根據《個人所得稅法》有關規定,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應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依20%的稅率征稅。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無論是上市公司的公司制股東在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剛一解禁即予解散清算,還是擬上市公司的公司制股東在上市前就將其所持的擬上市公司股權轉到個人名下,都涉及財產轉讓方面的稅收問題,都應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擬上市公司的公司制股東如果非因解散清算原因將股權轉到個人名下,也應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受讓這些性質上屬于限售股的個人以后將其拋售,也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其整體稅負沒有絲毫減輕。因此,上述兩種做法都無法規避公司制法人股東在資本市場套現時面臨的二次征稅問題,反而可能惹出按稅法規定需納稅卻無錢納稅的麻煩。如果按所謂的“避稅路線圖”行事,不繳納企業所得稅,則會陷入逃稅偷稅的泥潭,面臨巨大的稅收風險。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市公司的公司制股東代個人持股重復征稅問題已經解決。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有關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9號)第二條規定,自2011年7月1日起,企業轉讓因股權分置改革造成原由個人出資而由企業代持有的限售股取得的收入,應作為企業應稅收入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依照本條規定完成納稅義務后的限售股轉讓收入余額轉付給實際所有人時,實際所有人不再繳納個人所得稅。該條規定有效地解決了企業代持限售股轉讓中的重復征稅問題,企業不必再耍所謂的“避稅財技”了。

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該問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馬景紅

馬景紅

執業證號:

14116201711820836

河南錦實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馬景紅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芜市| 南阳市| 达孜县| 焉耆| 湖口县| 华安县| 波密县| 福海县| 昭觉县| 文成县| 大新县| 遂昌县| 宜阳县| 绥德县| 民和| 建昌县| 明星| 浏阳市| 堆龙德庆县| 海盐县| 湘西| 三穗县| 宾阳县| 沙河市| 龙州县| 绥宁县| 青铜峡市| 松原市| 临夏县| 神农架林区| 开平市| 甘谷县| 玛沁县| 涞水县| 连江县| 名山县| 永泰县| 韶关市| 德清县| 嘉祥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