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促進法釋義:第四條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1-27 · 9923人看過

  第四條 國家引導、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

  【釋義】本條是關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規定。

  一、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主體,有權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

  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發展農業機械化的主體。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這一主體地位服務而展開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這一主體地位是伴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形成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以人力和畜力為主,農業機械總動力只有18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僅有1307臺,機耕面積為204萬畝。為迅速扭轉我國農業落后的狀況,1959年,毛澤東同志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國家、集體投資發展農業機械化。到1978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了1.17億千瓦,農用大中型拖拉機55.7萬臺,農用小型拖拉機137.3萬臺。初步建立了以國有農業機械制造廠為主要生產單位、集體拖拉機站為主要作業單位的農業機械化生產、作業體系,但機械化總體水平還是很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允許農民個人投資購置農業機械,使農業機械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獲得了經營農業機械的自主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改變了過去主要依靠國家、集體投資興辦農業機械化的模式,逐步形成了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投資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目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已經成為農業機械化投入的主體。1999年,全國農業機械化固定資產原值2641億元,其中國家所有占3.7%,集體所有占10%,農民個體所有占86.3%。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擁有的農業機械,不僅自己使用,而且走向市場,提供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從而提高了農業機械的使用效率,增加了收入。2002年,全國各類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組織和農業機械專業戶達到了2967萬個,從業人員3554萬人。其中農機戶2940萬個,占農戶總數的12%,農機專業戶330萬個,占農機總數的11%。特別是聯合收割機,從1996年開始,聯合收割機跨區機收小麥在全國范圍內獲得快速發展,成為了廣大農民喜聞樂見的生產形式,不僅使種糧戶增收節支,而且解決了家庭承包經營與機械化作業之間的矛盾。

  實踐證明,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以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為主體,是市場經濟的選擇,也是廣大農民的選擇。以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為主體發展農業機械化,不僅有利于轉變政府包打天下的職能定位,而且有利于增強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下,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為主體發展農業機械化,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推進農業逐漸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是其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體所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是他們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前提條件之一。只有保證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能夠自主選擇農業機械,才能從最基本的層面保障他們對農業機械化投入的積極性,才能鼓勵他們進一步的發展農業機械化。因此,本法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作為發展農業機械化主體的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權利予以規定,并加以保護。

  二、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需要國家的引導和支持。在市場機制下,規定由國家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予以扶持和引導,能夠更好地調動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低,結構性矛盾突出。目前我國農機耕、種、收三項作業的平均機械化率水平僅為33%。小型拖拉機多、高性能動力機械少,主機多、配套機具少,機械化生產主要集中在糧食生產方面,在經濟作物、養殖和農產品貯藏、保鮮及加工等方面,機械化生產程度較低,許多方面還是空白。在目前以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為主體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如何在維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解決整個農業機械化發展領域面臨的問題,就需要國家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投資方向加以引導。既要保證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農業機械的權利,降低投資風險,避免惡性競爭,又要適當調整農業機械化發展結構。在保障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增收節支的基礎上,調整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結構比例,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全局問題、長遠問題。

  為組織、協調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降低發展成本,我國已經逐步建立健全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支撐體系,制定了相關的扶持政策和法規,引導和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近年來,國家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扶持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從1998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對主產區農民和農業機械服務組織購買新型農業機械給予補貼;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給予專項經費支持。特別是2O04年中央1號文件又明確提出,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補貼。同時,全國有25個省(區、市)制定了的農業機械化法規,出臺了一些支持政策,對農業機械化項目實施和購買新型農業機械給予適當補助。

  實踐證明,引導和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對于調整農業機械化發展結構,促進農民增收,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有著重要作用。據此,本法不僅明確了國家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給予支持和引導的基本原則,同時,在“推廣使用”一章中專門就如何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具體措施作出了相關規定,保障了支持和引導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

  三、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依法享有自主選擇農業機械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

  民法通則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的原則。這就是說在民事活動中,作為民事關系主體的各方當事人的地位平等,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凌駕于他人之上,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享有法律規定之外的其他優先權利。民事關系的各方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享有充分表達自身意愿的權利,有權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決定民事關系的相對人和民事行為的具體內容。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選擇、購買農業機械的過程中,作為購銷關系的主體,有權依照法律規定在平等的基礎上,自愿的選擇、購買農業機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其購買指定的產品。若發生了侵權行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可依法要求責任人根據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相應的民事責任。上述的民事責任形式可單獨使用,也可并用;此外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還可以對侵權責任人予以訓誡、責令其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產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在實際生活中,會出現某些國家機關或者工作人員以其特殊的身份,干涉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自主選擇權,強迫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的情況。為進一步保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合法權益,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另外,農業法第七十八條規定,違反法律規定,侵犯農民權益的,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為農民提供法律援助

  因此,本法在授予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權利的同時,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也就是說,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自主選擇農業機械產品的經營者,有權自主選擇農業機械的品種,有權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農業機械產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購買農業機械的過程中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購買農業機械的過程中,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強制交易行為。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可以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李嘉駿

李嘉駿

執業證號:

14503202010239179

廣西劍化犁律師事務所

簡介:

李嘉駿律師,男,廣西劍化犁律師事務所主辦律師。 主辦民商事案件,債務糾紛,婚姻繼承,交通事故,勞動爭議,刑事案件等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李嘉駿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2013年實施)

2012-1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7年第五次修訂)

2007-12-29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1998年)

1998-03-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8修正)

1998-11-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1修訂)

2001-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8-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

1991-04-09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的決議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

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

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

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修訂)

2016-0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血液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

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

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

國務院關于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的通知

2013-12-02

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

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