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違反本法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釋義】本條是關于社會監督的規定。
(一)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的監督權
法律的實施需要監督,法律監督是多層次的,以監督主體和是否能對被監督對象產生法律效力為標準,可以分為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國家監督主要是指有權機關實施的監督,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和行政機關依法實施的監督。社會監督包括民主黨派的監督、社會團體的監督、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公民個人的監督。社會監督是一種間接法律監督,不能對被監督對象直接產生法律效力,只能通過批評、建議或者申訴、控告、檢舉等方式向有權部門反映,再由有權部門采取相應措施實現監督的目的。與其他監督形式相比,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的監督具有廣泛性、全面性、及時性的特點,是一種其他監督方式無法取代的監督形式。
食品安全是關系到億萬人民群眾健康的大事,一方面,要通過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日常執法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還要鼓勵、支持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力量對食品安全實施社會監督,這是保證食品安全最有效的辦法,國家應對積極參與社會監督的團體和公民給予保護。只要能夠真正實現國家監督與社會監督的統一,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一定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二)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
首先,要注意舉報和檢舉、控告的概念是有區別的。舉報一般用于公民向公安司法機關提供違法犯罪行為的信息,該信息一般有待證實,而且不需要提供證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檢舉和控告針對的是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而且一般有證據的要求,既要說明檢舉和控告的事實,也要有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規定:“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其次,本條規定在最大程度上鼓勵了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對食品生產經營行為進行廣泛的監督。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不需要提供訴訟意義上的證據。現實生活中,由于食品安全涉及面廣,管理難度大,單純依靠有關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并不能完全奏效。但是,個別食品生產經營者可能逃過監管部門的檢查,但絕難逃過人民群眾的眼睛,因此積極發揮群眾監督的力量對于保證食品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規定,需要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一般情況下包括: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國務院確定的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等。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九條規定:“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三)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食品安全信息顯然屬于需要政府主動公開的內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十三條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予以調查處理。”
本法規定了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對食品安全信息享有知情權,結合以上法律法規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首先,國務院有關部門應該主動公布食品安全信息。至于公開的方式,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有以下幾種:(1)行政機關應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2)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向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其次,有關部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及時予以調查處理。
(四)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我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享有廣泛的政治自由權利,其中之一就是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當然有權提出意見和建議。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涉及多個監管部門,這些監管部門都必須虛心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聽取意見和建議。由于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有關監管部門應當及時處理和回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017修正)
2017-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1993)
1993-02-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7-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3-1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2006)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94-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在1999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7-03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供水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2013修訂)
2013-12-26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6-16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