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佛中法民五終字第804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麥錦佳,男,(略)。
委托代理人何海有,廣東平洲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劉寶杏,女,(略)。
委托代理人招海華,廣東國慧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邵雅麗,廣東國慧律師事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被告)劉模松(又名劉松),男,(略)。
上訴人麥錦佳因宅基地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2005)南民三初字第39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現己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查明:1993年6月9日,被告劉模松與被告麥錦佳簽訂一份《關于桂城?崗西約歧健村65號之二土地轉讓協議》,約定被告劉模松將其位于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西約村民委員會岐健村65號之二宅基地轉讓給被告麥錦佳,價款90000元;同時,被告劉模松委托被告麥錦佳為其建設房屋一間,工程款以出讓的土地價款抵減,雙方還約定了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責任等。2004年8月11日,原告劉寶杏通過被告劉模松贈予方式取得了涉訟土地使用權,并已經土地管理部門核發了土地證[南府集用(2004)第010266號],登記土地座落為桂城西約村民委員會岐健組70號。之后,原告劉寶杏辦理在涉訟土地建房報建手續時,被告麥錦佳持上述協議向土地所在村民委員會提出異議,村民委員據此停辦原告劉寶杏的報建手續致原告劉寶杏起訴。另查明:本案訟爭的土地性質是集體土地(地類是農村宅基地)。
原審判決認為:本案訟爭土地屬集體土地(地類是農村宅基地),依法未經批準不得轉讓、出讓、出租等,且被告麥錦佳與被告劉模松不屬同一村集體,依法不同村集體的村民不能轉讓該類土地使用權,因此,被告劉模松與被告麥錦佳擅自轉讓集體土地并以土地價款抵減建房款而簽訂的《關于桂城?崗西約歧健村65號之二土地轉讓協議》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確認無效。原告劉寶杏與被告劉模松是父女關系且屬同一村集體,被告劉模松將土地贈予給原告劉寶杏并已經土地主管部門核準變更并核發了使用權證,故該贈予行為有效,本案訟爭土地歸劉寶杏使用,對原告劉寶杏的請求予以支持;對被告麥錦佳的反訴請求不予支持。在上述的土地流轉中, 有關當事人已以有過錯當事人造成損失部份及認為受益人應承擔責任部份另案主張權利,在本案沒有提供證據及提出主張,故本案不作處理。被告劉模松在與被告麥錦佳簽訂土地轉讓協議后又將土地贈予原告引致糾紛,主要過錯在于被告劉模松,故訴訟費用均應由劉模松承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第五十六條、《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判決:一、確認被告(反訴原告)麥錦佳與被告(反訴被告)劉模松簽訂的《關于桂城?崗西約歧健村65號之二土地轉讓協議》無效。二、證號為南府集用(2004)第010266號宅基地由原告(反訴被告)劉寶杏使用。三、駁回被告(反訴原告)麥錦佳的反訴請求。案件本訴受理費100元,反訴受理費100元,合共200元,均由被告負劉模松承擔。
宣判后,原審被告、反訴原告麥錦佳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原判判決第二項錯誤。劉模松先將系爭土地轉讓給上訴人后又惡意贈予其女劉寶杏而引致糾紛,原審已確認糾紛的存在,這種糾紛本屬于土地使用權確權糾紛,系爭土地所有人桂城街西約村民委員會也明確確認土地使用權存在權屬爭議的性質,并停辦了劉寶杏的報建手續。《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農業建設,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依此,土地使用權確認職能由相關人民政府行使,當事人產生土地使用權爭議,只有先經相關的人民政府處理才能向法院提起訴訟,未經政府處理不得徑直向法院起訴,而且該訴訟類別屬于行政訴訟。本案,劉寶杏提出的訴訟請求2實質是一個獨立之訴,該訴是請求法院直接解決土地使用權權屬糾紛,未經人民政府的處理而徑直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嚴重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超出民事訴訟主管的范圍,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6條的規定,請求二審法院裁定駁回劉寶杏的第二項起訴。劉模松將土地轉讓給上訴人產生土地權屬爭議,依照法律規定,在此情形下,任何一方不得轉移土地(法律上變更權屬人)或改變土地現狀,但兩被上訴人惡意串通隱瞞事實,欺騙各級國土部門通過贈予而進行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嚴重妨礙了各級國土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據《廣東省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第10 條的規定,劉寶杏對系爭土地使用權也應予撤銷。
二、兩被上訴人的贈與行為無效。劉模松在1997年才申領系爭土地的使用權證,在1993年6月9日不具有該土地合法使用權時便轉讓土地,故意隱瞞事實騙取上訴人為其支付建房款9萬元,本屬詐騙行為應當受到法律嚴厲制裁。因土地轉讓協議無效,劉模松負有返還原物和孳息合計超過18萬元的義務,而其現有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情況下無償贈予財產,劉寶杏對上述全部事實確實知情,并且是劉模松詐騙行為的實際受益人之一,兩被上訴人惡意串通轉移財產逃避債務,以表面合法的形式達到非法的目的非常明顯,其贈與行為嚴重損害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依法當屬無效的贈與行為,故上訴人提出反訴并經原審法院受理。上訴人提供的證據4―9便是用以證明兩被上訴人的上述事實以支持上訴人的反訴請求,怎能是“屬于另一法律關系,與本案無關”?如果屬于另一法律關系,那么為什么又從民事角度直接確認“該贈與行為有效”,為什么受理上訴人的反訴并駁回訴訟請求。原審顯然自相矛盾,既沒有查明事實,又缺乏理據。原審認為 “原告劉寶杏與被告劉模松是父女關系且屬同一村集體,被告劉模松將土地贈與給原告劉寶杏并已經土地主管部門核準變更并核發了使用權證,故該贈與行為有效”。贈與行為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其有效性必須符合民事法律行為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被上訴人兩父女惡意贈與財產的行為嚴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因而是無效的行為,“屬于父女關系且屬于同一村集體,經土地主管部門核準變更”僅僅是履行了行政上形式上的手續(況且該形式上的手續是通過隱瞞重要事實采取欺騙手段實施的),履行形式上的手續不是贈與行為有效的充分條件,不能改變其惡意贈與的無效性。原審判決屬于邏輯上嚴重錯誤。劉模松在沒有合法土地使用權的情形下轉讓土地給上訴人,其目的是為了騙取上訴人支付巨額建房款,結合其長期在系爭土地違章搭建房屋出租,又將其兒子戶籍遷入系爭土地上,最后將該土地進行惡意贈與等一系列行為,使上訴人蒙受了巨額的經濟損失,因此,確認贈與行為合法有效,有違公平的法律原則。
據此請求:1、撤銷原審判決第二、三項。2、裁定駁回劉寶杏的第二項起訴。3、改判確認兩被上訴人關于南海桂城西約歧健村70組地[南府集用(2004)第010266號]的贈與行為無效。4、一審、二審的全部訴訟費用由兩被上訴人承擔。
被上訴人劉寶杏答辯稱:一、原審判決正確無誤,應予維持。原審判決認定證號為南府集用(2004)第010266號宅基地由答辯人享有使用權是依法有據的。本案訟爭的土地屬于集體土地(地類是農村宅基地),依法未經批準不得轉讓、出讓、出租等,且被答辯人與劉模松不屬同一村集體,依法,不同村集體的村民不能轉讓該類土地使用權,因此,被答辯人與劉模松為擅自轉讓集體土地而簽訂的《關于桂城?崗西約岐健村65號之二土地轉讓協議》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原審判決認定該協議無效是正確的。該《關于桂城?崗西約岐健村65號之二土地轉讓協議》自始無效,因此,本案訟爭的土地使用權從未轉讓給被答辯人。而另一方面,劉模松依法定程序將本案訟爭土地的使用權贈與答辯人,并已經土地主管部門核準變更且核發了土地使用權證,該贈予行為合法有效,本案訟爭土地的使用權依法歸答辯人享有。所以,本案訟爭土地的使用權從來就不存在爭議,所謂的爭議是被答辯人惡意制造出來的。被答辯人在其上訴狀中引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是明顯的適用法律不當。
二、被答辯人惡意阻撓答辯人行使其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被答辯人早在1993年就與劉模松簽訂了無效的《關于桂城?崗西約岐健村65 號之二土地轉讓協議》,為什么長長的十幾年過去了,被答辯人卻至今仍未與劉模松了結此事呢?顯然,被答辯人是自知理虧,底氣不足的,甚至不敢面對劉模松(據劉模松所說,在這十幾年來,他一直都找不到被答辯人,現在上到了法庭,被答辯人依舊不敢露面)。但就在答辯人急需建房的時候,被答辯人卻突然跳出來橫加阻撓,對答辯人申請報建一事進行干擾,而且在原審法院依法對答辯人的土地使用權進行確認后,被答辯人仍舊不依不撓的進行上訴,其濫用上訴權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惡意阻撓答辯人建房。
三、在無證無據的情況下,被答辯人自稱被劉模松騙取了建房款9萬元;在無證無據的情況下,被答辯人強說劉模松與答辯人惡意串通轉移財產逃避債務;在無證無據的情況下,被答辯人強說劉模松與答辯人之間依法定程序進行的土地使用權贈與行為是惡意贈與。被答辯人所說的這一切都是無根無據的!同時可以看到,被答辯人對答辯人的惡意是明顯的。被答辯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劉模松與其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既然沒有債務,又何來的逃避呢?劉模松與答辯人之間的土地使用權贈與行為是依法定的程序進行的,經過各級土地主管部門的嚴格審批,公開透明,合法正當。
原審判決正確無誤,請予以維持,更請求二審法院盡快駁回被答辯人的上訴,不讓其惡意得逞。
被上訴人劉模松答辯稱:按照一審判決執行。
經審查,本院除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外,另查明:關于訟爭土地使用權,劉模松曾經取得原證號為南集建(1997)字第011700號的土地證。
本院認為:關于上訴人麥錦佳主張的訟爭土地的土地使用權糾紛是否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范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的規定,土地使用權發生爭議的,由人民政府處理,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對于如何理解適用該條款中的應由人民政府處理的土地使用權爭議,參照 1997年8月11日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浙江省土地管理局關于土地登記中有關問題的請示的批復即國土批[1997]87號,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登記前,土地權利利害關系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問題而發生的爭議。在本案中,對于訟爭土地已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辦理了土地證,即是說本案中在一方當事人已辦理了相關土地證的情況下對方當事人提出土地使用權爭議的,該情形不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的規定,應當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圍的民事案件。上訴人主張劉寶杏提出的訴訟請求2未經人民政府的處理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嚴重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超出民事訴訟主管的范圍,應予裁定駁回的主張缺乏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劉模松與麥錦佳簽訂的《關于桂城?崗西約歧健村65號之二土地轉讓協議》的效力問題。該《協議》的性質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即麥錦佳通過為劉模松支付建造一幢二層樓房的建筑費用90000元,取得訟爭土地的土地使用權。劉模松與麥錦佳于1993年6月9日簽訂該《協議》時,劉模松尚未取得訟爭土地的使用權證,故其對訟爭土地的使用不具有處分權;劉模松領取了原證號為南集建(1997)字第011700號的土地證后,取得了相應的處分權,但劉模松與麥錦佳并沒有按照當時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審批程序對訟爭土地辦理批準手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于1998年、2004年修正后,均明確規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依照上述規定,該《協議》已不能履行。原審法院認定該《協議》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確認無效,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予以維持。
關于劉寶杏與劉模松之間的贈與行為效力的問題。劉寶杏與劉模松是父女關系且屬同一村集體,雙方關于贈與的意思表示一致,且劉模松將土地贈予給劉寶杏并經土地主管部門核準變更并核發了使用權證,故該贈予行為成立并有效。上訴人麥錦佳主張其與劉模松有超過18萬元的債權債務糾紛,劉模松在現有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情況下無償贈予財產給劉寶杏,屬于惡意串通轉移財產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其的合法債權,贈與行為應當無效。關于上述主張,首先,麥錦佳認為其與劉模松有超過18萬元的債權債務糾紛,劉模松對此否認,而且沒有生效的裁判文書對此事實進行證實,麥錦佳與劉模松是否存在超過18萬元的債權債務關系尚不能確認;其次,劉模松在二審審理期間陳述其的財產狀況為“除訟爭土地外,還有其他財產,現在所住的房子”,即使麥錦佳與劉模松有超過18萬元的債權債務糾紛,劉模松仍有財產可以用來清償債務,其現有財產是否不足清償債務、其贈與財產行為是否損害債權人的債權也尚不能證實,綜上,上訴人麥錦佳關于劉模松與劉寶杏惡意串通轉移財產逃避債務,嚴重損害上訴人的合法債權,贈與行為應當無效的主張依據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00元,由上訴人麥錦佳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 子 平
代理審判員 余 珂 珂
代理審判員 張 雪 潔
二○○五年十二月七日
書 記 員 李 靜 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曉律師為正義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法學碩士,北京律師協會會員,擅長代理各種刑事辯護申訴案件、死刑復核案件,以及婚姻繼承、合同糾紛、交通事故案件等。張曉律師具有較強的法學功底、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善于從紛繁復雜的案件中快速找到切入點,多年來潛心研究刑事辯護業務,積累了豐富的刑事辯護經驗。執業至今,已辦理過多起北京乃至全國重大社會影響力刑事案件。曾為多起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做過罪輕、無罪辯護,大多數被告人經張律師辯護后都得到從輕或減輕處罰,其中包括多起涉及貪污受賄、販賣毒品、故意殺人等重大刑事案件的申訴、死刑復核案件工作,最終為當事人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法院采納了律師的辯護意見對被告人做出無罪或罪輕判決(肖某尋釁滋事案、索某某猥褻兒童案),并有多起死刑復核案件最終沒有被最高院核準死刑(趙某某故意殺人案、延某制造毒品案等)。張律師每接一起刑事案件,都能深深體會到犯罪嫌疑人親友的不安和無奈。刑事案件關乎到犯罪嫌疑人的自由乃至性命,關乎到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關乎著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的信任和期許,辯護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復核死刑緩期執行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自訴案件用)
2020-10-14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送達回證(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卷內目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送達受理單位)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銷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申請書
2020-10-14檢查證
2020-10-14×××公安局逮捕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立案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