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南方大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南海市平洲海天貿(mào)易有限公司反擔保
債務糾紛上訴案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2)粵高法民二終字第509號
上訴人(原審
被告):廣州市南方大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廣州市沿江路49號。
法定代表人:關治強,董事長。
訴訟代理人:梁治烈,廣東法制盛邦
律師事務所律師。
訴訟代理人:何保興,廣州市南方大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職員。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南海市平洲海天貿(mào)易有限公司。住所地:南海市平洲永安路海天商場。
法定代表人:盧漢坤,董事長。
訴訟代理人:文宇,廣東天泉律師事務所律師。
訴訟代理人:朱海濤,廣東天泉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廣州市南方大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大集團)因與被上訴人南海市平洲海天貿(mào)易有限公司(下稱海天公司)反擔保債務糾紛一案,不服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佛中法經(jīng)初字第64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查明:1994年9月,海天公司、南大集團雙方共同投資成立南方大廈(南海平洲)海天百貨有限公司(下稱海天百貨公司),海天公司占35%,南大集團占65%,海天公司派出3名董事、南大集團派出2名董事,該公司為獨立
法人企業(yè),海天百貨公司在經(jīng)營過程中所需資金不足時由其自行解決。海天百貨公司成立后,為解決資金不足問題,決定向銀行貸款。1995年12月28日,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南海市平洲營業(yè)所(下稱平洲農(nóng)行)、海天公司、海天百貨公司三方
簽訂《第三者財產(chǎn)
抵押擔保合同》。合同約定,由海天公司提供海天商場第四層房產(chǎn)作為
抵押物為海天百貨公司于1996年1月1日到1997年12月31日期間向平洲農(nóng)行的貸款作抵押擔保,具體的貸款事宜由借貸雙方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別訂立
借款合同,貸款余額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1996年1月10日,海天百貨公司就以上抵押
擔保貸款一事向南大集團的法定代表人伍錫輝(同時也是海天百貨公司的董事長)出具一份《關于給予南大海天百司商流貸款責任擔保的請示》,內(nèi)容為:經(jīng)過南大海天百司的多方努力,取得平洲農(nóng)行的大力支持,給予1000萬元的貸款規(guī)模;同時取得合作方海天集團通情達理的配合,將海天廣場四樓物業(yè)(3000平方米)抵押,現(xiàn)商流資金已解決達帳;遵照
合作合同的原則及海天集團的要求,請南大集團公司按65%比例對上述商流貸款給予責任擔保。伍錫輝于同日在該請示上批示“同意按我方權益責任反擔保”,并加蓋了南大集團的公章。該份函件現(xiàn)由海天公司收執(zhí)。
根據(jù)上述《第三者財產(chǎn)抵押擔保合同》,從1996年到1997年間,海天百貨公司與平洲農(nóng)行陸續(xù)簽訂并履行了多份借款合同,借款期限屆滿時海天百貨公司尚欠借款本金800萬元不能償還。平洲農(nóng)行于1997年12月起訴海天百貨公司和海天公司,要求海天百貨公司和海天公司償還借款本金800萬元及利息。廣東省南海市人民法院就以上案件于1997年12月19日作出(1997)南經(jīng)二初字第1288-2、1289-2、1290-2、1292-2、1293-2、1294-2號民事
調(diào)解書(六份),確定由海天百貨公司償還尚欠的借款本金共800萬元及相應的利息,由海天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該六份調(diào)解書生效后,廣東省南海市人民法院向海天公司發(fā)出執(zhí)行通知書,并查封了海天公司的抵押物,擬用于清償前述調(diào)解書確定的債務。
海天公司于1998年3月向原審法院起訴南大集團,要求南大集團承擔上述貸款的反擔保責任。南大集團于1998年4月20日作出答辨,稱南大集團同意按其在海天百貨公司的權益責任反擔保,但只有在原始擔保人履行完清償責任后,海天公司才能要求反擔保人予以
補償,現(xiàn)上述條件未成就,故海天公司無權要求南大集團履行反擔保義務。海天公司于1998年7月26日向原審法院申請撤回上述起訴,原審法院于1998年8月14日作出(1998)佛中法經(jīng)初字第107號民事裁定準許其撤訴。
廣東省南海市人民法院在執(zhí)行以上六份民事調(diào)解書過程中,委托南海市房地產(chǎn)評估所對海天公司提供的抵押物進行估價,該所于1999年1月出具評估報告,抵押物估價為848萬元。在此基礎上,經(jīng)海天公司與平洲農(nóng)行協(xié)商,于1999年11月18日簽訂一份
協(xié)議書,約定海天公司同意將價值848萬元的抵押物交平洲農(nóng)行抵償債務;未支付的利息,平洲農(nóng)行保留向
債務人及擔保人追討的權利。雙方簽訂該協(xié)議后,積極向法院申請辦理房地產(chǎn)產(chǎn)權移交手續(xù)。2001年12月11日,平洲農(nóng)行出具一份情況說明,稱根據(jù)1999年11月18日的協(xié)議書,抵押物海天廣場四樓已處于我行控制之下,之所以尚未將該抵押物
產(chǎn)權過戶至我行名下,是我行希望在找到抵押物的買家后直接過戶至買家名下,避免過多重復繳納稅費。
另查:海天公司于1998年7月13日向廣東省南海市人民法院以合資經(jīng)營
合同糾紛為由起訴南大集團,要求南大集團賠償在聯(lián)營中因
違約和
侵權給海天公司造成的損失和賠償因抵押物被
強制執(zhí)行而造成的損失([1998」南經(jīng)一初字第517號案件?。該案后經(jīng)原審法院
二審判決(原審法院于2000年12月26日作出?2000?佛中法經(jīng)終字第379號民事判決書)認為,海天公司和南大集團作為海天百貨公司的
股東,應以出資額為限對海天百貨公司
承擔責任;至于海天百貨公司的董事、經(jīng)理因侵權給海天百貨公司造成的損害應由有過錯的董事、經(jīng)理承擔
賠償責任;海天公司要求南大集團賠償其投資損失的理由不成立;至于海天公司為海天百貨公司向銀行貸款提供抵押擔保造成的損失848萬元,屬另一
法律關系,與合資經(jīng)營關系無關,應由海天公司另案主張。該二審判決據(jù)此駁回了海天公司對南大集團的訴訟請求。
根據(jù)南大集團提供的名片,盧漢坤等海天公司的人員確實有用“海天集團有限公司” 的名義對外印制名片。經(jīng)原審法院向雙方當事人調(diào)查,確實沒有經(jīng)過工商注冊成立的“海天集團”這個企業(yè)。海天公司稱由于盧漢坤是香港人,投資有很多企業(yè),為了交往方便,就用了“海天集團”的名片,南大集團提交的名片上的人都是海天公司的人員,但“海天集團”是沒有進行工商登記的。南大集團在一審庭審期間向原審法院提交一份1998年1月9日海天百貨公司董事會決議(出席的董事為周放、羅淖勛、盧漢坤、陳慶東,分別為雙方股東即海天公司、南大集團派出的),決議內(nèi)容為:加快清算工作,對海天百貨公司的虧損,雙方股東明確在分清應當承擔的經(jīng)濟責任后,一定注資彌補,以便清償海天百貨公司的各項債務;關于目前法院已裁定需限期清還的貸款處理意見,總原則是責成會計師事務所及有關人員盡快做出清算報告,經(jīng)雙方股東認可即注資清還,削價出售商品清還貸款,如確實需要則經(jīng)董事會確定由雙方股東按比例出資解決;關于必須開支的日常費用問題,南大集團于1997年12月31日代海天公司償還農(nóng)行到期貸款50萬元,海天公司按占35%的比例如數(shù)承擔;平洲信用社的20萬元到期貸款本息雙方即按比例注資償還;等等。該董事會決議還附帶以下內(nèi)容:“雙方就海天公司擔保海天百貨公司向
農(nóng)業(yè)銀行貸款800萬元,南大集團向海天公司反擔保問題各自表明立場。周放先生:待清算結果作出后,這筆貸款連同其他債務一并解決。盧漢坤先生:這筆貸款與海天百貨公司虧損及其債務應分開處理,即應將擔保人問題視作第三者來處理,南大集團要在1998年3月28日(即該筆貸款到期日前),歸還800萬元的65%,共520萬元給農(nóng)業(yè)銀行,我方亦同時出資280萬元(即800萬元的35%)償還給農(nóng)業(yè)銀行,共同清還這筆貸款。并要求南大集團必須就我們的立場即行作出明晰的書面答復”。南大集團提交這份證據(jù)是為了說明董事會中就海天公司提出的擔保事宜明確南大集團的態(tài)度。海天公司對上述董事會決議的內(nèi)容沒有異議。[Page]
2001年11月16日,海天公司向原審法院起訴南大集團,請求判令:1、南大集團立即履行對海天公司因海天百貨
公司貸款抵押物損失的反擔保責任,支付海天公司人民幣5512000元及利息635533.60元(自1999年11月18日起截止2001年11月18日按中國人民
銀行同期貸款利率5.765%計算),合計人民幣6147533.60元;2、本案
訴訟費由南大集團承擔。
原審法院審理本案認為:海天公司與南大集團作為海天百貨公司的股東(股權比例為35%和65%)的事實清楚,因此,海天公司、南大集團、海天百貨公司是有關聯(lián)但各自獨立的
企業(yè)法人。關于海天公司與南大集團之間的合資經(jīng)營及股東責任方面的糾紛與本案無關,且以上糾紛已經(jīng)原審法院處理。關于上述海天公司、海天百貨公司、南大集團之間的擔保及反擔保問題屬于各自的企業(yè)經(jīng)營行為,屬于企業(yè)之間的外部法律關系,與前述的合資經(jīng)營糾紛無關。從海天公司曾經(jīng)就反擔保問題起訴過南大集團后又撤訴及原審法院(2000)佛中法經(jīng)終字第379號民事判決書的內(nèi)容(
抵押貸款造成的損失848萬元屬另一法律關系)看,現(xiàn)在審理海天公司、南大集團雙方的反擔保糾紛是適當?shù)摹暮L彀儇浌鞠蚰洗蠹瘓F出具的《關于給予南大海天百司商流貸款責任擔保的請示》內(nèi)容看,根據(jù)合作合同的原則和合作方“海天集團” 的要求,南大集團是同意按照其在海天百貨公司的權益比例對海天百貨公司向平洲農(nóng)行的貸款提供責任擔保,并且該保證的方式是對合作方“海天集團” 提供抵押擔保的反擔保。至于該請示中關于合作方“海天集團” 的陳述屬于企業(yè)簡稱,是不明確的。結合該請示的上下文意思表示,以及海天公司與南大集團合資成立海天百貨公司的事實,請示文中的抵押物“海天廣場四樓物業(yè)” 也確實是海天公司的自有房產(chǎn),海天公司也確實用該抵押物承擔了抵押擔保責任。因此,該請示中出現(xiàn)的“合作方海天集團” 就是合作方海天公司。至于“海天集團”,雖然海天公司方面的工作人員有用過該名稱的名片,但在工商登記中并不存在“海天集團”這個企業(yè)。海天公司方有關人員用過“海天集團” 這個名片的事實反而更說明了在以上請示中出現(xiàn)的“海天集團” 就是指海天公司。至于1998年1月9日的海天百貨公司董事會決議(800萬元貸款的民事調(diào)解書已經(jīng)生效),約定了雙方股東的責任,并且表明了雙方股東派出的董事對本案反擔保問題各自的立場。可以看出,雙方只是對如何承擔反擔保責任出現(xiàn)分歧,而對本案的反擔保的事實并沒有提出過異議。南大集團辯稱雙方未訂立書面的
反擔保合同。雖然
保證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但合同的形式屬于證明合同成立的證據(jù)要件之一,并非合同成立的絕對要件。本案中,南大集團在《請示》中根據(jù)海天公司的要求作出了向海天公司承擔相應的反擔保責任的明確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被海天公司所接受,并且有關各方按照海天百貨公司向平洲
農(nóng)行貸款、海天公司提供貸款抵押擔保、南大集團向海天公司按投資權益承擔反擔保進行履行。根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六條:“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jīng)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因此,本案海天公司、南大集團之間的反擔保合同關系在海天公司履行了抵押擔保責任后生效。
原審法院還認為,根據(jù)海天公司與平洲農(nóng)行在執(zhí)行階段達成的1999年11月18日協(xié)議書,海天公司以抵押物作價848萬元(按評估價)抵償前述民事調(diào)解書確定的債務,并且約定海天公司和平洲農(nóng)行積極向法院申請辦理房地產(chǎn)產(chǎn)權轉移手續(xù)。但是,根據(jù)平洲農(nóng)行于2001年12月11日出具的情況說明,該抵押物實際上已經(jīng)完全處于平洲農(nóng)行的控制之下,之所以未辦理過戶手續(xù)是因為平洲農(nóng)行出于節(jié)省稅費的考慮而希望在找到抵押物的買家后直接過戶到買家名下。該抵押物實際上已經(jīng)轉移占有,海天公司喪失了該抵押物(用于履行抵押擔保義務)。因此,海天公司有權要求南大集團履行相應的反擔保義務(按照南大集團在《請示》中確定的“按我方權益責任反擔保” 計算為5152000元,即848萬元的65%)。同理,海天公司要求南大集團承擔從1999年11月18日至2001年11月18日期間的利息損失沒有依據(jù),因為缺乏其他證據(jù)證實在該段期間已發(fā)生抵押物的實際轉移占有。并且,只有在平洲農(nóng)行出具情況說明以后,南大集團才能知道海天公司已完全履行了抵押擔保責任,之所以未辦理房地產(chǎn)產(chǎn)權過戶登記手續(xù)完全是出于平洲農(nóng)行的原因,南大集團才應當承擔其相應的反擔保責任。綜上所述,原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南大集團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海天公司支付5152000元,并從2001年12月12日起到判決確定還款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同期
銀行貸款利率計付利息。逾期履行,則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同期貸款利率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二)駁回海天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40748元,由海天公司負擔l0748元,由南大集團負擔30000元。因上述費用已由海天公司預交,故南大集團應將需承擔的費用在履行上述判決確定的債務時一并逕付海天公司。
南大集團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一)
撤銷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佛中法經(jīng)初字第643號民事判決書第一項;(二)駁回海天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三)由海天公司承擔本案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其上訴的主要理由為:1、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不存在反擔保關系。(1)1996年1月10日海天百貨公司給伍錫輝先生的《關于給予南大海天百司商流貸款責任擔保的請示》只是海天百貨公司的內(nèi)部運作的公司文件,而且文件明確規(guī)定該請示函主送伍錫輝總經(jīng)理,并沒有說明抄送其他公司或其他組織,所以該請示函僅屬海天百貨公司的內(nèi)部運作文件,對外并不具有
法律效力。(2)請示函不是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問的協(xié)議,不能證明雙方存在反擔保合同關系。海天公司從未向南大集團要求南大集團為其抵押擔保提供反擔保的意思表示。海天公司以海天百貨公司請示函為據(jù)證明雙方存在反擔保合同關系,但請示函是由海天百貨公司做出,而非海天公司,而且請示函亦從未提及海天公司的名宇。請示函只是出現(xiàn)一個與海天公司的名字相近而絕非同一名稱法人的“海天集團”,請示函根本不可能證明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存在反擔保關系。?3)擔保(及反擔保)應按法律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原審判決認為“雖然保證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擔保合同的形式屬于證明合同成立的證據(jù)要件之一,并非合同成立的絕對要件”,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明顯違反《擔保法》第十三條“保證人與
債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保證合同” 的規(guī)定。而且《擔保法》第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了保證合同必須具備的內(nèi)容。而在本案中海天公司從未與南大集團對反擔保事實進行過任何實際交涉、洽商或達成任何擔保或反擔保合同。原審判決所稱“反擔保” 關系根本不成立。至于原審判決以《合同法》第 36條的規(guī)定,確認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反擔保合同關系,明顯是錯誤的。因為在本案中如需符合《合同法》第36條規(guī)定,南大集團應履行了反擔保義務,才能算得上已經(jīng)履行主要義務,而任何的“意思表示” 均不能構成履行主要義務,而只是洽談,而非實際履行。?4)1998年1月9日董事會會議紀要,更加不能作為確認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存在反擔保合同的依據(jù)。董事會僅僅是海天百貨公司的決策機構,其所作的決議內(nèi)容亦僅是企業(yè)內(nèi)部的事務。董事會會議紀要并不能決定股東的義務,所以董事會會議紀要不能作為確認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存在反擔保合同的依據(jù)。原審判決以該會議紀要確認反擔保關系是非常錯誤的。2、原審判決違反了“擔保不能推定”這一擔保法的基本法律原則。擔保責任既不能法定,亦不能推定,而只能由擔保關系雙方當事人書面約定。《擔保法》第六條明確規(guī)定“保證”必須由當事人雙方約定。而在本案中,一審法院僅憑一些不符合《擔保法》規(guī)定的文件及其他文件中的“片言只語”而推定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存在反擔保合同關系,明顯違反《擔保法》的規(guī)定。3、南大集團的總經(jīng)理伍錫輝先生不可能未經(jīng)南大集團董事會會議而擅自對外訂立擔保合同。南大集團《章程》明確規(guī)定南大集團為其他經(jīng)濟組織提供擔保須經(jīng)董事會會議一致同意,否則無效,伍先生亦無權對外訂立擔保合同。4、南大集團的總經(jīng)理在“請示函”上的
簽字是受請示函及海天公司有關工作人員的誤導而簽名的。請示函及有關人員均稱提供物業(yè)抵押的是“海天集團”,而根據(jù)國家工商局、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國務院生產(chǎn)辦關于《國家試點企業(yè)集團管理實施辦法》和《廣東省企業(yè)集團、集團有限公司登記注冊試行辦法》的規(guī)定:未經(jīng)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不得稱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不得以企業(yè)集團或集團有限公司名義從事經(jīng)濟活動;而且集團的注冊資本不少于3000萬元,而且實力雄厚、具有投資中心功能,抗風險能力強。而在本案中,海天集團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集團公司。請示函及海天公司的有關工作人員為了騙取南大集團的信任,擅自捏造一個所謂的“海天集團”,導致伍錫輝先生誤以為“海天集團”提供抵押,在“海天集團”這樣實力強大集團支持下,應可取得南大集團董事會的通過,而且有“海天集團” 作靠山,海天百貨公司應可創(chuàng)造好的業(yè)績,不會出現(xiàn)資不抵債的情況。在這種誤導下,伍錫輝先生才在請示函上簽字,該簽字并非其真實意思表示。5、請示函中“同意按我方權益責任反擔保”亦只是說南大集團以在海天百貨公司中的權益責任向“海天集團” 反擔保,原審判決不應作擴大解釋。6、原審判決認定抵押物實際上已經(jīng)轉移占有,海天公司喪失了抵押物,因此海天公司有權要求南大集團履行相應的反擔保義務。混淆了物權法中“所有權”與“占有權” 的概念,房屋所有權的轉移應當以人民政府房地產(chǎn)管理部門批準確認為準,而不是以房屋占有權是否轉移為準。房屋占有權的轉移不等于所有權的轉移。經(jīng)南大集團在2002年9月24日查實,有關抵押物尚處于法院查封的狀態(tài)下,不可能發(fā)生轉移,即使是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也是違法行為,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海天公司無權要求南大集團履行反擔保責任。原審判決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存在反擔保關系缺乏事實依據(jù),也沒有法律依據(jù)。[Page]
海天公司答辯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要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院認為:1996年1月10日,海天百貨公司給南大集團法定代表人伍錫輝出具《關于給予南大海天百司商流貸款責任擔保的請示》,該函件載明:平洲農(nóng)行已經(jīng)給予海天百貨公司1000萬元的貸款規(guī)模,海天集團為此將海天廣場四樓物業(yè)?3000平方米)抵押,遵照合作合同的原則及海天集團的要求,請南大集團按65%的比例對上述商流貸款給予責任擔保。上述請示函件中所稱“海天集團” 即為本案海天公司,因為前述事實已查明:海天廣場四樓物業(yè)系海天公司的自有房產(chǎn),且海天公司已將該房產(chǎn)為海天百貨公司向平洲農(nóng)行貸款提供抵押;南大集團在海天百貨公司的合作方也是海天公司;工商登記中并無“海天集團”這一企業(yè)名稱;海天公司的工作人員曾經(jīng)以“海天集團” 的名片對外進行活動;海天公司也承認該請示函上所稱“海天集團”即為海天公司;該函件現(xiàn)由海天公司收執(zhí)。上述事實均表明,請示函上所稱“海天集團” 其實就是指海天公司。該函件已清楚載明,遵照合作合同的原則及“海天集團” 的要求,請南大集團按65%的比例對上述商流貸款給予責任擔保。伍錫輝在該函件上批示“同意按我方權益責任反擔保” 并加蓋了南大集團的公章。據(jù)此,南大集團對海天公司為海天百貨公司向平洲農(nóng)行貸款提供財產(chǎn)抵押擔保,愿意按照南大集團在海天百貨公司享有的65%的股權比例提供反擔保的意思表示是清楚明確的。而且,海天百貨公司在該函件中已清楚載明,其要求南大集團提供責任擔保,是遵照“海天集團” 的要求提出的,要求反擔保的對象、內(nèi)容也是明確的。南大集團同意提供反擔保的意思表示系以書面的形式作出,且該意思表示為海天公司所接受,書面函件也為海天公司所收執(zh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保證合同” 的形式要件。本院確認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的反擔保合同關系成立,該反擔保合同合法有效。南大集團關于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不存在反擔保關系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雖然南大集團的公司《章程》規(guī)定南大集團對外提供擔保須經(jīng)董事會一致同意,但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的規(guī)定,伍錫輝同意南大集團提供反擔保是否經(jīng)董事會同意并不影響本案反擔保
合同的效力,況且該同意提供反擔保的意思表示還蓋具了南大集團的公章。伍錫輝作為南大集團及海天百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對南大集團在海天百貨公司的合作方是海天公司、以及海天公司以自有房產(chǎn)海天廣場四樓物業(yè)為海天百貨公司向平洲農(nóng)行貸款提供抵押等事實是清楚的,請示函中所稱“海天集團” 實際就是指海天公司,伍錫輝應該是清楚的。南大集團關于伍錫輝受誤導而簽名的理由缺乏事實依據(jù)。由于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未對南大集團承擔反擔保責任的方式進行約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條、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南大集團應對海天公司為上述海天百貨公司向平洲農(nóng)行的貸款承擔抵押擔保責任后的
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1999年11月18日,海天公司與平洲農(nóng)行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海天公司以抵押物海天廣場四樓房產(chǎn)作價848萬元抵償前述調(diào)解書確定的債務。但雙方并未到房地產(chǎn)管理機關辦理房產(chǎn)所有權轉移的
變更登記手續(xù),而房地產(chǎn)所有權的轉移,是以房地產(chǎn)管理機關的審核確認并以登記為準。海天公司擬抵債的房產(chǎn)所有權并未轉移,海天公司以物抵債履行擔保責任的行為尚未完成。而擔保人要求反擔保人履行反擔保責任,是以擔保人已經(jīng)履行了擔保責任為前提條件的。本案海天公司要求南大集團履行反擔保責任的前提條件尚未成就。海天公司請求南大集團立即履行反擔保責任,支付人民幣5512000元及其利息635533.60元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南大集團的這一上訴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確認海天公司與南大集團之間反擔保關系成立正確,但判決南大集團立即向海天公司履行反擔保責任不當,應予變更。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條、第十九條、第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chǎn)管理法》第三十五條、第六十條第三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二)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佛中法經(jīng)初字第643號民事判決第二判項。
二、變更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佛中法經(jīng)初字第643號民事判決第一判項為:南大集團與海天公司之間的反擔保關系成立。海天公司在履行完廣東省南海市人民法院(1997)南經(jīng)二初字第 1288D2、1289-2、1290-2、1292D2、1293-2、1294一2民事調(diào)解書確定的擔保義務后,南大集團應在海天公司實際承擔的抵押擔保責任范圍內(nèi)按65%的份額,對海天公司承擔反擔保責任。南大集團在履行完反擔保責任之后,有權向海天百貨公司追償。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共81496元,由海天公司承擔16299.20元,南大集團承擔65196.80元。海天公司、南大集團已分別向一、二審法院預交案件受理費40748元,南大集團應在本判決生效后10 日內(nèi),將其尚未交納的24448.8元逕付海天公司,一、二審法院已收取訴訟費不再另行收退。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朱可勝
代理審判員 田 劍
代理審判員 林宏堅
二OO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書 記 員 黃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