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扶貧干部因公死亡能否認定為工傷?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34歲的扶貧干部因公死亡可認定為工傷,并可按因公死亡標準給予補償,并可領取喪葬津貼,受扶養家庭養老金和與工作有關的一次性死亡賠償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職工因公死亡的,其近親屬領取喪葬補助,家屬撫恤金和工傷保險基金一次性工傷死亡撫恤金,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1)喪葬補助金為統籌地區上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
(2)家屬撫恤金對有主要生活來源而不能工作的親屬,按照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償。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月30%,喪偶老人或孤兒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每月10%。經批準的受扶養親屬撫恤金總額不得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3)一次性工亡補助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殘疾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間因工傷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一級至四級殘疾職工在停業留薪期限屆滿后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為充分保護工傷糾紛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特別是受害職工及其親屬的合法權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確立了多種解決工傷糾紛的方式。(一)勞動者或者其直系親屬、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依照規定申請行政復議;受傷的勞動者或者其直系親屬有異議的,依照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經機關批準的工傷保險待遇,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二)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或者受害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對工傷認定有異議的,提起行政訴訟經保險經辦機構核準的保險待遇,對行政復議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工傷待遇發生爭議,申請調解、仲裁、民事訴訟或者協商解決的,依照勞動爭議處理的有關規定辦理。根據《勞動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申請解決、仲裁、提起訴訟或者協商解決。可見,工傷待遇爭議可以通過協商、申請調解、仲裁或民事訴訟等方式解決。需要指出的是,民事訴訟在提起前必須經過仲裁,否則法院不予受理。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34歲的扶貧干部因公死亡可以認定為工傷。按照工傷死亡補償標準,可領取喪葬補助金、家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傷死亡補助金。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方主動提離婚有什么后果
2021-01-05醫生誤開癲癇藥,賠償責任如何確定
2020-11-21學生的分數屬于隱私嗎
2020-12-21專利轉讓的概述是什么
2020-12-09嫖娼未遂怎么處罰
2020-12-20最新企業破產法全文
2021-03-11公交車司機是否應系安全帶
2021-03-11家里失火國家有賠償嗎
2021-02-21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申請勞動仲裁時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3要約生效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13預付款在法律上是否可以是全部金額
2020-12-08勞動合同續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關于沈陽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
2021-01-10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勞務合同甲方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4雇傭關系可以隨意解除嗎
2020-11-29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