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基本原則,是指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起指導作用的指導方針。本指引對正確實施《朱大人保護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體現了該法的精神實質,對家庭、學校、社會等各保護主體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提出了總體要求。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條明確規定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根據《條例》,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有四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教育和保護相結合。這些基本原則是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經驗的高度總結,是從未成年人保護法律制度和具體制度中準確提煉出來的。指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實踐,確保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制度和具體措施的全面落實和準確運用。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保護未成年人工作的首要原則。同時,這也是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目的,也是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目的。合法權益是指公民依照憲法和法律依法享有的權益。未成年人是公民和18歲以下公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未成年人也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公民的合法權益,但法律規定某些權益只能由特殊群體享有的除外。例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只能由年滿18歲的公民,即成年人享有。除了公民的一般權利外,一些法律法規還具體規定了未成年人特有的合法權益。中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部集中規定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它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具體規定了他們的合法權益。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指國家、社會和家庭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防止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對被侵犯的權益進行救濟和恢復。同時,未成年人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發育期,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尤為重要。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在保護工作中也應首先考慮未成年人的最大權益。這也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本質所在?!堵摵蠂鴥和瘷嗬s》第3條規定:“所有涉及兒童的行動,無論是由公共或私營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當局或立法機構進行的,都應考慮到兒童的最大利益。”貫徹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原則,有利于更好地運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具體制度,特別是在復雜而艱巨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實際工作中,根據這一原則的基本精神,并結合具體情況。還要求公民、家庭、城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政黨、軍隊和國家機關認真貫徹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準確適用未成年人保護制度,妥善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措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貫徹這一原則,真正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2)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原則。人格是人能夠成為權利和義務主體的資格。它是法律賦予的,與人們自身密不可分。因此,人格又稱人格權。人格權屬于人格權,是人格權最基本的內容。人之所以可以被稱為人,是因為人格權的存在。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經濟的發展為全體公民實現人格完全平等創造了良好條件。中國法律承認每個公民都享有同樣的人身權利,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在現實生活中,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尤為重要。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屬于行為能力有限的人和完全喪失行為能力的人,他們大多處于受撫養、受教育和監護的狀態。由于未成年人與其照顧者、監護人和教育者之間存在著特殊的關系,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往往被忽視和侵犯。同時,未成年人身心發育不成熟,缺乏社會經驗。他們的人格尊嚴也容易受到他人的侵犯。忽視和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會對未成年人造成嚴重的心理和生理傷害。這往往會導致受害者發育異常。至少,這會讓受害者變得消極、沮喪和極端。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將使他們產生反社會心理,誤入歧途或走向自我毀滅。因此,保護未成年人必須遵循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原則。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每個公民都需要關注對待未成年人的方式和態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和信任未成年人,相信他們能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另一方面,成年人必須認識到,未成年人也是公民,在人格上與成年人處于平等地位。成年人的人格權并不高于未成年人,更不用說高于未成年人的人格權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是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中國的法律法規中有規定,如憲法、民法、婚姻法和訴訟法。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也是我們長期以來未成年人工作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對少數犯錯誤甚至犯罪的未成年人,要維護和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做好耐心細致的管理、教育和緩刑工作,(3)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的原則。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包括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從身體的角度來看,它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體形的發展和組織功能的發展。從出生到成年,未成年人的體型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從不健康到逐漸健全的過程。組織功能主要是一個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身體的發展,無論是在體型還是組織功能方面,都相對迅速,變化非常明顯。未成年人的心理發展也非常迅速,從刺激反應和條件反射到分析的思維活動。這些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開發。雖然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很快,但仍有規律可循。這是因為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是分階段的。一定年齡的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比較穩定。例如,10歲以下的兒童行為能力較低。他們沒有社會經驗,不能判斷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也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中國法律規定,10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完全喪失行為能力。10歲以上和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身高和體重繼續發展,并逐漸接近成年人。他們的思維活動由簡單變為復雜,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逐漸形成。他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承擔部分責任。在法律上,這一階段的未成年人被稱為有限行為能力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在一定年齡段的身心發展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況。例如,一些未成年人身體發育緩慢或殘疾,一些未成年人智力低下或智力異常,等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其對未成年人未來生活的重大影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要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充分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狀況。我們不僅要認識到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一般特征,還要認識到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調解委員會受理范圍是哪些
2021-01-03勞務糾紛是否屬勞動監察范圍
2021-03-24如果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需要拘留嗎
2021-03-26老人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9取消繼承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2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房產中的公攤面積怎么算
2020-12-14私人集資房是否可以買,私人集資房合法嗎
2020-12-09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抵押物有哪些種類
2021-01-08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是什么
2020-12-05平安意外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17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
2021-03-21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行主體是誰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