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保險受益權適用范圍的辯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受益人是指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在人身保險合同中指定的領取保險金的人”,其含義是受益人根據人身保險合同對保險金的請求權。由此可見,《保險法》對人身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受益權和受益人作了嚴格的規定,而與財產保險無關。這是保險法學和保險學的主流觀點。楊受壽先生解釋了原因:“財產保險合同的性質是“禁止獲利”,因此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受到損害的人不能從中受益。除了被保險人之外沒有受益人。被保險人是受益人,受益人是被保險人。被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受益人)屬于同一人,稱為自利保險。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受益人)不是同一人,則稱為他人利益保險。除了被保險人之外,沒有其他受益人有權要求賠償?!盵1] 也有學者認為,受益人制度只存在于死亡保險中,而在生存保險中,領取保險金的權利只能由被保險人享有,受益人沒有必要存在于被保險人之外。[2] 但也有學者對財產保險合同中是否存在受益權范圍持肯定態度。他們認為,“在財產保險合同中,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指定受益人,比如甲方以自己的貨物訂立水上保險合同,丙方作為受益人,為什么不呢?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一種為第三人創造權利的行為,應該被允許?!盵3]
筆者認為,壽險包括人壽保險(生存保險、死亡保險、生死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往往把被保險人的死亡作為保險事故發生的重要條件。因此,除了被保險人之外,還需要受益人的存在,從而在保險事故發生時規避保險合同的利益——行使保險賠償請求權,這違背了保險的初衷。這就是受益人制度的起源。因此,在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中,無疑存在著受益人權利和受益人類別。對于生存保險是否存在受益人以及受益權范疇的必要性,筆者持肯定的觀點。原因有三:第一,這是被保險人或被保險人處分自己私權的行為,不損害任何第三人的利益?!痹谝粋€公正的社會中,個人自由優先于其他價值觀,如平等機會、普遍福利、社區、家庭等?!盵4]法律沒有理由禁止被保險人或被保險人基于其真實意圖采取利他行動。第二,雖然此時直接受害人是被保險人,但被保險人指定受益人的目的是在保險事故發生時為受益人提供擔保。因此,受益人此時有間接損失??梢哉f,這并沒有從根本上違背生存保險合同的目的。第三,保險事故發生后(即達到合同規定的年齡和期限),大部分被保險人將因身體狀況不佳而不能親自行使索賠權。此時,受益人行使請求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既可以避免繁瑣的方式(如尋求代理),又可以快速獲得賠償。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追加股東承擔債務責任
2021-03-08拆遷安置房不交物業費怎么辦
2021-01-09管轄權異議違反級別管轄怎么辦
2021-02-09房東不同意的轉租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30被人故意咬傷怎么賠償
2021-02-07律師可做哪些事情
2020-11-14被車撞如何索賠
2020-12-09借條中既約定了逾期利息又約定了違約金該如何計算
2021-01-04企業會遇到哪些常見的合同欺詐行為
2021-01-28為什么集資房要全款
2020-12-23人事入職交錢合法嗎
2021-01-12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人身意外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19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1-11意外死亡沒有報警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