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的交換。交易所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溢價)。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視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而言,溢價占資產交換總額的比例低于25%。《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交換非貨幣性資產,除國務院財政、稅務機關另有規定外,視為銷售商品。差異分析:稅法不需要區分貨幣性資產交換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也就是說,無論溢價在整個資產交換中所占的比例如何,稅法都應該分解為兩種交易:按公允價值出售和購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進行相應的納稅調整。2008年5月,a公司將其中一間前室換成B公司生產的一批原材料,a公司前室賬面原值50萬元,計提折舊2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交易時公允價值117萬元,交易過程中需繳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40萬元。a公司收到的原材料的公允價值為100萬元(不含稅),賬面成本為80萬元,原材料的應稅價格等于公允價值。a、B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假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交換過程中不涉及其他稅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以公允價值和“應交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在下列情況下計入當期損益:(1)交易所具有商業實質;(2)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都能夠可靠計量的,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但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除外。”《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進一步明確:“換入的資產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按照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換入資產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將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換入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將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a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借款:固定資產清算30萬
累計折舊20萬
借款:固定資產清算50萬
②借款:固定資產清算40萬
借款:應交稅金40萬
③借款:原材料100萬
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17萬
借款:固定資產清算70萬
營業外收入47萬
B公司會計處理如下:
④借:固定資產117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00
應納稅額增值稅(銷項稅)170000
⑤借方:主營業務成本80萬
貸方:庫存商品80萬
差異分析:對于具有商業實質的資產和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差異可以分析為非交換性資產能夠可靠計量的貨幣性資產與稅法并無區別,因為會計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需要注意的是,在會計處理中,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應當包括換出資產產生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應當包括換入資產產生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會計準則應當將“公允價值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收到資產的成本。這里的“應交相關稅費”僅指與所收資產有關的契稅、運雜費、安裝費等,不包括因交換資產而產生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等相關稅費以及清算費用。a公司清算固定資產所繳納的40萬元稅款,在會計和稅法上應作為支出處理,不應計入原材料成本,否則將違反公允價值計量原則。第三,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情形2:假設在情形1中,由于a公司和B公司之間存在關聯關系,雙方判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根據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交換成本收到的資產,不確認損益。a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和②與例1相同。
③借款:原材料530萬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17萬
借款:固定資產清算70萬
差異分析:上述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應分解為兩個交易:按公允價值出售和購買,即:,稅收待遇與例1相同。A公司確認固定資產銷售收入,增加應納稅所得額47萬元(117-20-40)。原材料入庫核算成本53萬元,稅金成本100萬元(53+47)。a公司以后接收或者銷售原材料時,應當返還差額,減少應納稅所得額。B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④借款:固定資產97萬
借款:庫存商品80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17萬
差異分析:B公司對庫存商品的置換應視為銷售,增加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100-80元)。實收固定資產核算成本97萬元,稅金117萬元(97+20)。B公司提取固定資產折舊或者處置、出售固定資產時,應當轉回差額,減少應納稅所得額。2008年6月,C公司擁有一臺賬面價值450萬元、折舊330萬元的專有設備。丁公司擁有一座古建筑,賬面原值300萬元,折舊210萬元。上述兩項資產均未計提減值準備,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C公司將自有設備與D公司的古建筑進行交換,D公司在不涉及相關稅費的前提下,補交20萬元(補交比例不超過25%)。a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方:固定資產清算1200000
累計折舊3300000
貸方:固定資產專有設備4500000
借方:固定資產建筑物1000000
銀行存款200000
貸方:固定資產清算120萬
差異分析:A公司應分解為以公允價值出售和購買固定資產進行稅務處理。專有設備、建筑物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合理核定公允價值,報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假設稅務機關確認的專有設備的公允價值為200萬元,則A公司確認固定資產轉讓收入為80萬元(200-120元)。收到的固定資產的會計成本為100萬元,稅金成本為180萬元(100+80)。之后,a公司在計提折舊或者處置、出售收到的固定資產時,應當轉回差額,減少應納稅所得額。B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方:固定資產清算90萬
累計折舊210萬
貸方:固定資產300萬
借方:固定資產專有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身份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1-10集中采購目錄是誰確定公布
2021-02-03無效商標可以加盟嗎
2020-11-24交通事故車輛保全后怎么辦
2021-03-15父母離婚誰是監護人
2021-01-04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是什么
2021-02-25撫恤金成年子女可以享有嗎
2021-01-03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試用辭退給補償嗎
2020-12-15“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1-23保險一半責任怎么賠付
2020-12-29交了土地出讓金的房子就可以買賣嗎
2021-02-10拆遷獎勵是如何規定的嗎
2020-12-25房子評估要多久才能拆
2021-03-17征地拆遷給的補償過低應該怎么辦,如何能夠獲得合理補償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