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東代位權訴訟是公司為追究董事責任和其他損害而提起的股東代位權訴訟,故代位權訴訟的原告應為股東。值得注意的是,代位權訴訟的股東應當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將公司作為原告起訴給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董事。股東資格限制有兩種:一種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另一種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對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而言,沒有條件限制,這一點也得到了我國《公司法》的確認。對于第二種情形,為了防止股東濫用訴訟權利,各國和地區的法律普遍從持有期限和持股數量等方面對原告股東的資格進行了限制。我國新《公司法》規定,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資格為:有限公司的任何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單獨或者集體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連續180日以上,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訴訟。由于股份制公司股東收購、出售股份比較容易,為防止訴訟濫用,新《公司法》在持股時間、持股比例等方面作出了限制性規定。對于《公司法》的這一規定,筆者認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持股期限不合適。限制持有時間是為了防止有人在明知公司受到侵害后,故意購買股票,通過訴訟牟利的猜測。一般來說,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公司法》規定的180天在實踐中并不能很好地實現持有期限的立法目的。其實,立法者的初衷是防止小股東濫用訴權,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秩序。但在實踐中,小股東往往并不太關心公司的經營狀況,由于持股數量較少,小股東很難通過知情權了解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因此,在實踐中,由少數股東提起的代位權訴訟非常少見。從維護公司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賦予全體股東代位求償權也更有利于公司權益的全面保護。我國《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股東代位權訴訟的被告人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監事以及除前三人以外的其他人。也就是說,我國《公司法》規定的股東代位權訴訟的被告范圍非常廣泛,有可能侵犯公司的合法權益成為代位權的被告。應該說,這種規定對于維護公司乃至股東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不難發現,雖然《公司法》確認了“其他人”也可以是被告,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的侵害是股東代位權制度的重點。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施侵害公司利益的侵權行為時,公司作為受害人難以追究其侵權責任,因為作為法人,其含義的表達和行為的實施(包括訴訟行為)主要取決于其機關,而法人機關的控制人是真正的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法行為的原因非常簡單。侵權人怎么可能追究自己的責任?如果“他人”侵害了公司的權益,公司機關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從保護自身利益的角度自覺行使侵權損害救濟權。因此,股東基本上沒有必要代位。當然,為處理個別案件,公司因特殊原因(如侵權人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之間存在特殊關系)怠于行使訴權,《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最后一款規定了“他人”作為公司被告的資格代位求償權,這是非常必要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押金怎么要回
2020-12-16老人慘遭連撞身亡,如何賠償
2020-11-14科創板是什么
2021-03-14公司不分利潤股東能退股嗎
2020-12-15股權激勵可否抵押擔保
2021-02-20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領結婚證要財產公證嗎
2021-03-02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由哪一個部門負責發出的
2020-11-22有不良逾期記錄怎么辦
2021-02-01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1-09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找二手房中介怎么安全交易
2021-03-24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工地上受傷如何索賠
2021-03-16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保險合同糾紛律師】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條款中的事實免責情形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嗎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