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依法應當參與工傷統籌的勞動者因下列原因遭受人身損害的:發生工傷事故,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告知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在審判實踐中,對這一規定的理解并不一致。一種意見認為,當事人被告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辦理,不撤訴的,應當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另一種觀點認為,如果當事人在接到通知后不愿撤訴,可以根據用人單位賠償糾紛進行審理
我們該怎么辦?筆者認為,要厘清這一問題,首先要厘清廣義上的用人單位損害與工傷糾紛的關系和區別,雇傭關系,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期限內向用人單位提供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報酬,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用人單位的損失還是工傷糾紛,都應該屬于廣義的雇傭關系(1)它們屬于不同的法律關系,應該由不同的部門來調整p>如上所述,工傷和工傷糾紛應屬于廣義的勞動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兩者在法律關系上完全相同,工傷糾紛發生的前提是雙方勞動關系的存在。勞動法律關系一般有三個特點:一是主體的特殊性。根據《勞動法》及其解釋,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并從用人單位獲得報酬的關系。這里的用人單位,一般是指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或者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的用人單位。二是行政隸屬。作為雇主的內部成員,雇員應遵守雇主的內部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有權對勞動者的勞動進行管理和控制。三是數量單一。一般來說,勞動者同一時間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法律關系。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是勞動法律關系中的一種勞動權利,勞動法對此進行了調整。
用人單位損害賠償糾紛中對勞動關系沒有這樣的特殊要求。它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主要從民法的角度對雇傭關系進行界定。它強調雙方地位平等,意見自主。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多種雇傭關系,如保姆的家庭雇傭、車主的司機雇傭、鐘點工的雇傭、自然人之間的雇傭等。雇員的人身權利(生命權和健康權)主要受雇傭糾紛的保護,受民法的規定。
根據憲法第37條,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四十二條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由此可見,人身權和勞動權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兩項基本權利。保護這兩種權利的民法和勞動法也應是平行的部門法。大陸法系國家一般將民法歸私法,勞動法歸公法,特別是公法中的社會立法。然而,在中國沒有明確的分類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執法依據包括什么
2020-12-06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方式怎么規定
2020-11-14雇傭童工該如何
2021-03-15深圳注冊商標如何操作
2021-03-19轉賬支票可不可以掛失止付
2021-01-20無期徒刑能改為有期嗎
2021-02-22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斷絕親子關系要登報嗎
2021-03-23戒毒所不是直系親屬可以探視嗎
2021-03-17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申請無效婚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網絡名譽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1-02-20管轄小結
2021-02-28無還款期限的擔保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9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女曝老爸出軌成癮,男方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04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勞動合同寫的工資跟約定的工資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15崗前培訓可以約定競業限制嗎
2021-02-02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