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傷亡事故”是指“企業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人身傷害和急性中毒”;“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和其他職業活動中接觸職業危害因素造成的疾病”;《辦法》第五條規定申請工傷認定的,提交“建立勞動關系的文本或者其他有效證明復印件”。由此可見,工傷認定的前提是勞動者向企業提供生產勞動,即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形成勞動關系,工傷認定只能以勞動關系造成的意外傷害或疾病為依據。也就是說,勞動關系和工傷認定是相互依存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在我國,勞動關系的建立不僅需要勞動供給和使用的事實,還需要勞動供給和提供雙方相應的主體資格,即,用人單位的主體資格——用人單位的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而勞動者的主體資格——公民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非法用工單位人員傷亡一次性賠償辦法》將“非法用工單位人員傷亡”界定為“在無營業執照或者無勞動合同的單位因事故受傷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未依法登記備案,或者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注銷登記備案的單位,或者因用人單位使用造成殘疾、死亡的兒童”。可見,只要勞動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中的一方不具備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的資格,或者兩者都不具備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的資格,就不能形成勞動關系,而基于非勞動關系的意外傷害或疾病不能適用于工傷認定。此外,在“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的內容中,與“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的競爭與配合,僅體現在勞動能力認定和工傷保險待遇認定上,但不在工傷認定上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工傷認定不僅缺乏法律依據,而且缺乏程序依據。最終結果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其《工傷認定決定書》實際上存在合法性問題,《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對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救助作出了明確安排。在傷情相對穩定后,應直接對非法用工單位的傷者進行勞動能力鑒定,然后向非法用工單位索要《非法用工單位傷者一次性賠償辦法》規定的一次性賠償金和生活費,《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勞動能力鑒定前治療期間的醫療費、護理費等費用,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和交通費。違法用人單位拒不支付一次性賠償金的,有關當事人應當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如果當事人對賠償金額有異議,應申請仲裁以上是對非法工傷賠償的總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怎么算
2021-03-22欠條和借條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該怎么做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3-10公攤面積最后被用到了什么地方你造嗎
2021-02-06入職是否要開無違法犯罪證明
2021-01-05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女職工產假時間如何保證,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保障
2020-12-11失業保險金不得低于什么
2021-02-22人身保險一般期限長嗎
2020-12-01哪些事故車輛可以申請報廢找保險賠償
2021-01-23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為什么保險合同會中止
2020-11-25買保險沒驗車保險公司給賠嗎
2020-12-06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什么叫不足額投保?其后果是什么?
2020-12-18房屋拆遷現役軍人如何補償
2021-02-22違建房屋,拆遷時怎么做,才盡可能的有補償
2020-12-22梅州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2租房拆遷如何賠償,租房拆遷賠償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3-08征地拆遷中,補償不合理有哪些維權方式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