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尋求搞活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已經近20年了。經過探索,現在確定的基本辦法是改變國有企業產權機制,即企業投資者由國家改為個人,或改為國家與個人或其他投資者共同投資。近20年來,筆者的法律服務工作一直伴隨著企業改制,幫助許多企業解決改制中的法律難題。本文論述了國有企業向企業職工出售企業產權的幾個典型難點問題及對策
許多國有企業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將其凈資產出售給職工,從而實現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通過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可以促進企業管理機制的改革。在運行中,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我國國有企業多年來一直實行低薪制,職工沒有多少積蓄。幾年前,實行住房制度改革,要求職工用現金買房,部分或大部分積蓄都用光了。員工手中沒有多少錢,所以購買企業產權也有自己的問題。現行的做法是,在體制改革中,所有職工在解除勞動關系時,用國家支付的經濟補償金購買企業產權。實際上,國家不需要以現金支付經濟補償金。而是用企業的凈資產沖抵應支付給職工的安置費,企業將安置費轉為職工的出資。職工購買企業產權后,企業將成為完全控股或多數控股。這個時候,員工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企業的股東,另一方面是在企業就業的職工,以下問題很難解決:一是股東人數多,因此,企業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法律形式。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為二至五十人,國有企業改革后,股東人數一般超過五十人,因此,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很難適用。公司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對其資產和程序有較高的要求。許多企業不符合要求,不愿辦理復雜的手續。二是勞動力與企業產權緊密結合,不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之一是兩權分離,即企業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便于充分利用資源,節約生產經營成本。第三,改制后的企業有很多靈活的操作,即很多股東的出資額都以小股東的名義入賬,或者大股東委托小股東持股,或者選派代表持股,從而達到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的要求。這種做法帶來了投資者難以行使投資人權的問題。企業對重大事項決策有異議,或者委托人離開或者死亡的,投資者要求行使權利,但注冊的公司章程和工商檔案沒有記載投資者的情況。在這個時候,很難承認他是不是股東。被確認為出資人的,有權參加股東大會,對股東討論的事項有表決權。但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未記入工商檔案的股東所作的決議,往往不予承認。他不承認自己是投資者,但他才是真正投資購買國有資產的人。他的權利來自購買國有資產。他行使自己的權利是合法的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務糾紛案件中律師作用和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2021-03-24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1-21交通精神賠償最高限額是多少
2020-12-13一個負刑事責任從抓到審判要多久
2020-11-11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未約定逾期還款利息的,逾期利息怎么算
2021-01-01公攤面積最后被用到了什么地方你造嗎
2021-02-06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簽勞動合同時須告知勞動者哪些內容
2021-01-21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發生勞動糾紛時該如何證明自己身份
2021-01-21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范圍有哪些
2021-03-19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