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對法院生效的民事判決不服的,無論是一審判決還是二審判決,他可以向法院申請重審。但是,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由人民法院代表國家作出。雖然上訴是請求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近親屬認為錯誤的判決、裁定進行復核和處理,但上訴不一定導致人民法院重新審理。人民法院只有認真審查各種上訴材料,認定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才能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具體包括下列情形:(一)有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是錯誤的,即:,申訴人提供了人民法院審理時沒有的事實材料,足以證明原判決、裁定在認定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實和重大情節上有錯誤。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實包括犯罪事實是否客觀發生、犯罪行為是否由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與危害結果的因果關系、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年齡、能力、犯罪前后的表現等;案件的主要情節包括被告人的動機、目的、手段、后果和其他情節。對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實或者重大情節認定錯誤,可能影響整個案件的判決,這就要求重新審理本案
基于上訴和審判監督程序的定罪量刑證據不準確
基于定罪量刑的定罪量刑證據不準確或證明犯罪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本案
上訴和審判監督程序如果原判決和裁定在適用法律方面存在明確錯誤
則在適用法律方面存在明確錯誤,包括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在引用法律方面存在錯誤。錯誤引用法律,即錯誤引用法律,包括判決和裁決中引用的條款和相關司法解釋;定性定罪的錯誤在于,判決、裁定混淆了罪與非罪、本罪與彼罪、一罪與數罪的界限;量刑錯誤是指量刑超過法律規定的輕重界限,如輕罪和重刑、不應當適用的附加刑、應當適用的附加刑或從輕處罰、不應當從輕處罰、甚至應當從重處罰。四、人民法院審判人員是行使國家司法權的執法人員。法官審理案件,應當誠實守信,秉公辦案。如果法官利用職權貪污贓款,收受當事人賄賂,或因個人原因故意曲解法律,公然違反事實和法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作出的判決和裁定不僅違反審判原則,而且可能不公平,這應該得到糾正。但是,如果申訴人僅基于懷疑、分析或推理就認為法官犯有腐敗、賄賂、徇私舞弊和枉法行為,這不能作為再審的理由
III.司法機關發現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有錯誤時如何處理。為了保證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嚴肅性,糾正錯誤的判決、裁定,法律不僅規定,申訴人發現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有錯誤的,可以提起上訴,還規定了司法機關發現的生效判決、裁定,即使已經執行的判決、裁定有錯誤,對如何糾正作出了具體規定:
1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發現本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上有錯誤的,必須報審判委員會處理。也就是說,如果院長認為在犯罪行為、犯罪情節、是否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以及法院的有效判決和裁定中是否引用了刑法的規定方面存在錯誤,該案件可提交司法委員會討論,司法委員會將決定是否再次審理該案件。總統無權決定重審該案。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定確有錯誤,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定確有錯誤的,有權提請審判或者責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最高人民法院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有權監督各級人民法院正確適用法律,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可以責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上級人民法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作出錯誤判決、裁定的,有權責令再審。最高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對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正確,但在適用法律上有錯誤,或者案件情節困難、復雜、重大的,也可以直接自行審判,或者有其他不適合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情形
3。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定確有錯誤的,或者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定確有錯誤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行使司法監督權是人民檢察院的職責。因此,如果最高人民檢察院發現各級人民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有錯誤,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但是,各級人民檢察院發現本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無權直接提出抗訴。只能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交抗訴報告,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
上訴和審判監督程序組成新的合議庭
案件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監督程序,參加原審的人員應當避免,以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排除原辦案人員因個人原因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消除當事人可能不信任原法官的心理狀態,這有助于公正的判斷。合議庭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從認定事實、適用法律等方面進行綜合審理,按照改錯不改好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處理。如果一個案件是不公正的、虛假的或錯誤的,應該予以糾正和平反。如果是錯案,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原判決正確的,維持原判決
上訴條件和審判監督程序
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原為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被告人可以上訴,人民檢察院可以抗訴。原案件為二審案件的,由法院院長提起再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工傷死亡賠償撫恤金標準
2021-03-09監事可以參加股東會嗎
2021-03-24政府采購監督部門可以設置集中采購機構嗎
2021-01-24合同債權的訴訟時效問題
2020-11-25夫妻債務如何分擔
2021-01-25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擔保抵押到終審要多久
2021-02-22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勞動合同寫錯劃掉可以嗎
2021-01-22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內部調崗申請
2021-02-17兒子非親生離婚可以得到精神損失賠償嗎
2021-02-16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綜合意外險能夠報銷多少
2021-01-29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保險代位權和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0-12-26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的情況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