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日農產品貿易磨擦的新動向
早在1995年,本就對從中國進口的大蒜和生姜提出限制措施,最終以中國實施出口配額管理和日方實施進口商申報管理而結束。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又開始對中國的大蔥、香菇、藺草席實施臨時性緊急進口限制措施。同年6月8日,日本政府又依據韓國提供的情況,宣布停止從中國進口禽類產品。作為反制裁,中國政府在6月21日提出對原產于日本的汽車、手持和車載無線電話、空氣調節器3種進口商品加征100%的特別關稅,并要求日方立即糾正對我出口商品所采取的錯誤決定和歧視性做法。后來經過半年多的談判,這次貿易摩擦最終在同年12月21日解決,雙方都撤銷了施加的限制措施。
貿易摩擦,往往是由于一個國家實施某項政策措施后,對其貿易伙伴的利益造成損失,引起其貿易伙伴進行制裁,從而引發貿易戰。在貿易摩擦中,雙方所運用的政策手段,往往都是非關稅措施。因為關稅措施是很透明的,而且容易識別,并明確地受到WTO的規則制約,比如出口補貼、進口許可證、進口配額等。但非關稅措施往往不容易明確界定,有些措施很隱蔽,很難澄清,比如農藥殘留等技術性的貿易壁壘、國內稅費政策、政府“道義上的”勸導(主要是政府鼓勵買國貨,引導消費者抵制購買外國產品)等。
2002年以來,中-日農產品貿易戰表面上得到解決,但實際上貿易摩擦并沒有完結,因為導致中-日貿易摩擦的根源并沒有消除。2002年以來,中-日貿易摩擦呈現出如下特點:
第一,由傳統的正面交鋒,轉向隱蔽運作。長期以來,日本運用國際貿易上慣用的緊急限制措施,來限制中國農產品進入其市場,從而引發中-日貿易戰。1995年和2001年的摩擦就屬此種。由于在兩次貿易戰中,日本都沒有得到想得到的東西,為此,其轉向了比較隱蔽的方法,即通過技術性的措施限制中國農產品。具體而言,主要通過動植物和食品進口的檢疫措施進行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首起重大醫療糾紛依“法”辦結
2021-03-19夫妻離婚后房屋能否贈予對方
2021-02-16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
2020-12-25交2000元贍養費父母能領多少
2021-01-30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協議管轄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13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合同無效錢要退還嗎
2021-03-17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侵害專有出版權能否起訴作者
2021-02-16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勞動合同在哪些情形下無效
2021-01-30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18哪些事故車輛可以申請報廢找保險賠償
2021-01-23無保險可拍司法處置車嗎
2021-03-01養老金補發
2021-01-07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