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思表示不真實具體體現有哪些(《民法總則》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意思表示不真實是指行為人表現于外部的意志與其內心的真實意志不一致,其具體體現重大誤解、受威脅脅迫做出虎假意思表示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六條?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七條?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二、什么是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該行為區別于不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比如好意施惠,也稱情誼行為。例如請客吃飯、坐公交到站叫醒,行為人在實施這些行為時不具備與相對人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不屬于法律調整范圍。
包括民事法律行為、準法律行為、事實行為。
1、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包含三個成立要件,即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民事主體、有意思表示、有確定并且在客觀上具有實現現實性的標的。它與事實行為最大的區別就是民事主體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
2、準法律行為
準法律行為,如催告、通知、寬恕。此類行為并沒有創立新的權利義務的關系,僅僅是對已有的權利義務關系的認識或者澄清。
3、事實行為
此類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為構成要件。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事實行為也能引起法律后果,它是按照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后果。與民事法律行為不同,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農村的人在自己的宅基地建造了一棟房子。這種建造的行為屬于事實行為。將來這棟房子的主人去世,其繼承人繼承房屋的行為,則屬于民事法律行為。
三、最新資訊(《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條?【虛假表示與隱藏行為的效力】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七條?【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以欺詐手段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意思表示不真實是指行為人表現于外部的意志與其內心的真實意志不一致,其具體體現重大誤解、受威脅脅迫做出虎假意思表示等。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還要承擔違約責任嗎?
2021-02-16女職工生育假期多少天
2021-02-06營業執照年審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1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25結婚時收的禮品如何認定
2021-02-05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一起保險合同糾紛的評析
2020-11-10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60歲老人被撞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有什么內容
2020-11-29保險收展員的主要職責
2021-02-07村委會是不是確認土地承包無效的主體
2021-02-09拆遷時土地出讓與劃撥有區別嗎
2021-01-24宅基地房屋要補繳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02拆遷房屋錯誤能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