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會議被告人參與嗎
關于庭前會議參與主體范圍,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2款規定,包括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一般理解,其中的當事人應當包括被告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第2款規定,召開庭前會議,根據案件情況,可以通知被告人參加。與此相關,理論界和實務界人士也有持與司法解釋相同的觀點,認為庭前會議,不以被告人參加為必要。筆者認為,被告人參加庭前會議是其訴訟權利,應予保障。理由在于:
第一,被告人參加庭前會議,是保障訴訟公正的要求。庭前會議將原來的庭前審查程序由封閉的構造改造為控辯審三方參與的訴訟結構,名為會議,實則具有刑事訴訟活動的性質。庭前會議作為獨立的刑事訴訟程序,公正是其承載的首要價值。程序是交涉過程的制度化,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是參與。作為刑事訴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被告人應享有參與庭前會議的權利。因此,將被告人吸納入庭前會議,才能使庭前會議形成機會均等的對抗態勢,也有利于訴訟公正的實現。
第二,被告人參加庭前會議,是提高訴訟效率的有效途徑。作為刑事訴訟活動承載的另一重要價值的訴訟效率,更是設置庭前會議制度的直接追求。庭前會議的設置要求在確保公正的前提下,追求訴訟效率的最大化,即解決可能影響庭審順利進行的問題,確保庭審活動免受羈絆并優質、高效開展。一方面,庭前會議由審判人員主持,進度完全在審判人員掌控之中,被告人參加不會降低訴訟效率;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被告人參與,庭前會議中達成的“合意”,在庭審活動中如果被告人一概不予認可,庭前會議的“成果”將失去意義,這不但無益于訴訟效率的提高,還可能引起訴訟進程的遲延。
第三,被告人參加庭前會議,是訴訟權利保障的需要。首先,參加庭前會議是被告人享有訴訟知情權的體現。雖然庭前會議有時只解決程序性問題,但程序事實與實體事實往往相伴相生、如影隨形,程序問題的認定和解決是實體問題認定和解決的前提。處于被控訴地位的被告人,對用于指控其犯罪的證據、程序性問題的解決本應具有當然的知情權。其次,參加庭前會議是被告人享有辯護權的體現。作為案件事實的親歷者,被告人對證據是否客觀及證明力的大小、是否受到刑訊逼供、供述是否客觀真實、司法人員與其本人或者近親屬之間是否具有利害關系等問題,最具有發言權,這是辯護人發表辯護意見無法替代的。因此,參加庭前會議應該是被告人的重要訴訟權利。
第四,被告人參加庭前會議,是強化庭前會議效力的需要。庭前會議效力不明確,是該制度適用率低并飽受詬病的重要原因。明確并強化庭前會議的效力,除了明確其司法屬性之外,還需要重塑制度架構,以具體明確參與主體的范圍,特別是要規定被告人參加庭前會議。只有讓被告人充分參與庭前會議,并就相關事實發表意見,庭前會議的法律效力才有理論依據。
當然,被告人享有參加庭前會議的權利,也擁有放棄該權利的自由。因此,如果征求被告人意見,其表示不參加庭前會議的,也不影響庭前會議的召開。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前庭會議的主休是案件的當事人,而當事人應該包括被告人,所以被告人是可以參加庭前會議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案件審理中被告破產案件中止后該怎么辦
2021-01-01同一產品有兩項相似的外觀設計如何申請
2021-01-06自己貸款能用別人的抵押物嗎
2021-03-21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0-11-25婚姻法解釋三
2021-01-09單位是否有權收回員工集資房
2020-11-30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簡述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什么
2021-03-12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重疾險應該怎么買
2021-02-04汽車沒保險能置換嗎
2020-12-17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關系在法律特征上存在以下區別
2020-12-26突破“慘淡”局面:家庭財產險要隨著變化變
2021-02-02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是什么,包括哪些特征
2021-02-07土地出讓金屬財政收入嗎
2021-02-02出讓土地贈與他人流程是什么
2021-02-03劃撥土地轉讓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01工業用地的拆遷包括哪些補償項目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