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公司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一)從訴訟法的法律規定,分公司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規定,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法的當事人。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意見)第四十條第五項“法人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規定和民訴意見第四十一條“法人非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或者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以設立該分支機構的法人為當事人”的規定,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分公司只要由法人依法設立并領取了營業執照那么就能夠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二)從商事法律規定,分公司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合同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看來,法人分支機構是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只不過它不是法人,僅是法人的一個分支機構而已,其行為后果,最終由所屬法人承擔責任。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也并未否認其訴訟主體資格,僅僅表明分公司的民事責任由設立它的公司承擔。
(三)從降低訴訟成本,分公司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民訴法及民訴意見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民事訴訟主體,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降低訴訟成本。訴訟成本包括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和法院的訴訟成本。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法人分支機構的數量日益龐大,地域分布范圍更加廣泛。如果法人的分支機構沒有訴訟主體資格,那么當事人不得不到法人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的法院起訴,這必然造成原告的訴訟成本的昂貴。那么民訴法將分支機構列為民事訴訟主體就沒有多大意義了。作為被告的法人并非案件當事人,應訴也必須聯系分支機構的負責人,法人的訴訟成本也相應增加。法人所在地的法院要承擔法人各個分支機構的訴訟任務,且因為是案發地在異地,許多當事人也在異地,法院在送達,調查等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財力。
二、分公司可以承擔民事責任
(一)民事訴訟當事人的定義,決定分公司可以承擔民事責任。
民事訴訟當事人是指由于民事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并受法院裁判約束的利害關系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因此,雖然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但不受人民法院裁判約束的人,如證人、鑒定人等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第一種意見是因為分公司不能承擔民事責任而必須追加法人,那么分公司并不受法院裁判的約束,參與訴訟僅僅是為了查清事實,那么分公司就不是訴訟當事人,僅僅起到了證人的作用。這與民訴法及其意見所規定的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的意見相悖。
筆者的意見是,既然分公司具有能夠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就能夠按照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二)從公司法的立法本意,決定分公司可以承擔民事責任。
分公司是指在業務、資金、人事等方面受法人管轄而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是總公司的附屬機構。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其立法本意也是為了鼓勵相對人放心的與法人的分支機構在法人授權范圍內從事交易活動,法人分支機構所被授權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民事責任時,可以法人的其他財產承擔。實際上,分公司由法人開辦、設立,分公司的財產就是法人的財產。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是法人財產的一部分,以分支機構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以法人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最終民事責任還是由法人承擔的,并不違背公司法的規定。
三、法院不能依職權追加法人作為被告
(一)必須要依職權追加法人的情況
就現有法律和司法解釋來看,一般情況下有分支機構的企業法人不是必要共同訴訟人。只有企業法人及其分支機構構成必要共同訴訟或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訴訟時,法院才應該追加法人為被告或第三人。
第二種意見在法律邏輯上比較混亂。對于第一種情況,分公司能夠償債,那么就獨立應訴,承擔民事責任。這是認可分公司能作為被告并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對于第二種情況,是認為不能獨立應訴,承擔民事責任。第二種意見實際應該是原告考慮的問題。而不是法院,法院考慮的應該是是否是必要共同被告是否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否必須追加。原告才應該考慮自己告哪些被告,被告的償債能力如何。
(二)承擔連帶責任的為必要共同訴訟人,
分公司與總公司不是承擔的連帶責任。分公司由總公司開辦、設立,在公司內部分公司與總公司不是平等的主體,不能判決總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分支機構是在法人授權范圍內依法從事經營活動的相對獨立的組織,其經營管理的財產是法人財產的一部分,它并不具有獨立的人格,其人格與設立它的法人的人格是合二為一的,判決分公司承擔責任實際上就是由法人的財產承擔的責任。
四、不必擔心分公司償還不了債務原告無法執行。
分公司有獨立經營管理的財物,有償債能力。應先由分公司用其經營管理的總公司的財物償債,再由總公司承擔補償責任。如果只判決公司承擔民事責任,那么對總公司的不公平的,等于說就是將分公司免責。
雖然分支機構的責任財產確實存在不足以承擔全部責任的的風險,但民事訴訟法另有規定,在后面的執行程序中能夠給予原告救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使用<中國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72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均做了相應的規定。但是對公司法第14條的立法本意的進一步明確闡述,而且是對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分支機構的訴訟主體資格的進一步肯定,也是對法院判決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分支機構以被授權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的肯定。因此即使法院不主動追加企業法人為共同被告,也不妨礙在最后執行的過程中保護當事人的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名下沒有財產可以做擔保嗎
2020-11-08強制傳喚是否折抵行政拘留
2020-11-19什么情況成立累犯
2020-12-18拆遷安置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18“熊孩子”給主播刷禮物錢款能追回嗎?最高法:可以!
2020-11-13生父能取消其繼承權嗎
2021-01-14央行新規,發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人身保險理賠權利可以轉讓嗎
2020-11-11從保險代理人處買到不存在的保險
2020-11-25網絡投保的銷售情況是怎樣的
2020-12-28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死亡保險中被保險人自殺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2-08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