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糾紛找出問題之后,必須解決問題,擺脫困境。這就需要反復說明和解釋。例如發現對方不守信譽時,就應講清造成后果的嚴重性,及應負法律責任的嚴重性。首先爭取通過協商辦法理智地解決問題,以便把問題消解于萌芽之中。
商業經濟糾紛調解試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明確各級商業主管部門調解商業經濟糾紛的職責,維護國家利益和糾紛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商品流通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各級商業主管部門的法制機構主管商業經濟糾紛的調解工作(以下簡稱調解機構)。
第三條調解機構對商業經濟糾紛的調解實行一級調解制度。
第四條商業經濟糾紛的調解工作,必須堅持下列原則:
(一)自愿;
(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三)自覺履行與監督履行相結合。
第五條本辦法所稱商業,是指包括國營商業、糧食商業和供銷社在內的,各種經濟成分、各個部門和各個單位辦的各類商業,即社會商業。
本辦法所稱各級商業主管部門,是指各級人民政府主管商品流通的行政部門和同級供銷社。
本辦法所稱的商業經濟糾紛,是指各類商業經濟組織之間發生的經濟糾紛。
商業經濟組織與非商業經濟組織、個體經營者之間的經濟糾紛,可參照本辦法調解。
第二章調解員、調解小組及其職責
第六條對商業經濟糾紛的調解工作,由調解機構指定調解員主持或組成調解小組主持。
調解員和調解小組以調解機構的名義開展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其主管領導請示匯報工作。
第七條調解員和調解小組開展工作時,持介紹信有權向當事人了解情況,搜集證據,查閱與糾紛爭議有關的材料和原始憑證,有關單位和個人應予支持和協助;如有需要,應當出具書證。
調解機構對于涉及國家和企業機密的證據、材料和原始憑證必須保密。
第八條調解員和調解小組的主要職責是:
(一)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法規和政策上一律平等,保障當事人雙方平等行使權利;
(二)維護法律尊嚴,制止違法行為;
(三)教育當事人重合同,守信用,依法經營;
(四)監督調解協議的執行。
第三章調解管轄
第九條商業經濟糾紛當事人可協商確定一方最直接的上級主管部門調解,或協商確定由愿意接受調解申請的第三方調解機構調解;協商不成時,應當按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申請調解。
第十條縣(市)、市轄區內的商業經濟糾紛,當事人雙方有共同上級主管部門的,由最直接的共同上級主管部門的調解機構調解;沒有共同上級主管部門的,由被申請人一方最直接的上級主管部門或縣級主管部門的調解機構調解。
不同縣(市)、市轄區的商業經濟糾紛,當事人雙方有共同上級主管部門的,由最直接的共同上級主管部門的調解機構調解;沒有共同上級主管部門的,由被申請人最直接的上級主管部門直至省級主管部門的調解機構調解。
不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商業經濟糾紛,由被申請人一方最直接的上級主管部門直至省級主管部門的調解機構調解;在全國有重大影響或爭議金額在一千萬元以上的商業經濟糾紛,由商業部調解機構調解。
第十一條調解機構受理商業經濟糾紛后,認為需要報請上級調解機構調解的,應當事先征得其同意,并及時報送有關材料。
第十二條在仲裁時效或訴訟時效最后三個月內申請調解的,調解機構不予受理;但當事人雙方事先約定只向調解機構申請調解的除外。
當事人一方向調解機構申請調解,另一方向有關部門申請仲裁或者起訴的,調解機構不予受理。
第四章調解程序
第十三條當事人一方申請調解的,應當向調解機構提交書面申請,并按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一)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單位名稱、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二)委托代理人的姓名、性別、單位、職務和住址;
(三)爭議的主要事實和證據;
(四)調解請求和理由。
第十四條調解機構收到申請書后,經審查,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應當在五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在收到申請書副本后五日內用書面答復是否同意調解。對不符合規定的或者被申請人答復不同意調解的,調解機構應當自接到申請書或答復書之日起七日內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
被申請人在收到申請書副本后逾期不作答復的,應視為不同意調解。
第十五條第三人對當事人爭議的標的有獨立請求權的或與調解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調解或由調解機構通知其參加調解。
第十六條當事人可以委托一人或二人代理參加調解。代理人在參加調解時,應當向調解機構提交委托代理書。委托代理書必須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經法定代表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
第十七條在調解期間當事人雙方可自行和解。申請人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調解請求,被申請人也可以另行提出調解請求。
第十八條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商業經濟糾紛調解書》,調解書的內容不得違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十九條調解書經當事人雙方簽字后生效。一方不簽字的視為調解不成。當事人雙方應當在調解書生效后十五日內或調解書約定期限內主動履行。
當事人一方不按期履行義務,另一方當事人可向原調解機構申請監督執行。
調解機構接到監督執行申請書后,應當在五日內通知義務方當事人,在指定的期限內履行。逾期不履行,是本系統的可以根據有關規定對義務方的法定代表人給予處分或提出處分建議,原應履行的義務不得免除;不是本系統的,可向有關部門建議給予處分,并由有關部門督促義務方繼續履行調解書規定的義務。
第二十條調解機構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終結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終止調解。
申請人向調解機構請求撤回調解申請或被申請人請求終止調解的,調解機構應當準許。
第二十一條經調解不成的,或者調解協議生效前反悔的,當事人可按國家規定向有關部門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調解發生的實際費用開支,由申請人墊付。調解終結,按當事人雙方責任分擔,具體數額,由調解機構決定。
當事人請求撤回、終止調解的,調解經濟糾紛的實際開支,由請求人負擔或由調解機構決定由當事人按比例分擔。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主管商品流通的行政部門和同級供銷社,可以根據本辦法并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由商業部政策法規司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當發生商業糾紛時,最好通過調解來解決。如果調解不好,就要通過法律訴訟來解決了。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協議關于賠償的相關法規是什么
2020-12-18跟老公做財產公證有效嗎
2021-03-09疫情如何申請房屋減租
2020-11-19工傷鑒定一季度可以鑒定幾次
2021-02-25子女不贍養老人判決后多久生效
2020-11-19強拆是合法的還是違法的
2020-12-05外資企業認繳資本是否可以質押
2020-11-25個人貸款的年齡限制是多少
2020-11-1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是在什么時間可以做
2021-03-23同居期間的財產如何分配?
2021-01-26公有住房承租人糾紛怎么辦
2020-11-12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飛機停飛延誤險賠償標準
2021-03-05索賠時效有何不同——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
2021-03-26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